第13部分(第1/4 页)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头扎进四合院(1)
● “进了一座四合院,大门在我身后刚关上,
感觉四周一下子就静了”
初冬的一天下午,我从报社大楼出来,穿过遍地瓦砾的空地,到平安大街的另一边。在那片还没拆迁的老房子里,找一个美国人在北京的家。 进了一座四合院,大门在我身后刚关上,感觉四周一下子就静了。 阳光洒满院子,使得枣红色的门廊,杏黄色的窗帘,点缀在窗台、地上的绿色植物,都更加鲜亮。
真没想到,我印象里拥挤不堪的大杂院,多数中国人眼里的破房子,竟让个美国人收拾得这么精致典雅、古色古香。
围着院子的四间房子都没吊顶,高高的屋顶上露出粗大的圆木,木头上涂过清漆,泛出黑褐色的光泽。墙壁四白到地,简朴干净。地上铺的小块瓷砖,一看就有年头了。家具一律是旧的。屏风、书橱、老式沙发、小圆桌、木头凳子,正房里搁张清代雕花大木床。房里的小摆设也挺讲究,茶几的玻璃板底下压着几张旧图片;一只绿色琉璃烟灰缸被粘牢在小桌子上; 除了老式电话、打字机、旧台灯外,客厅里还挂着一幅醒目的油画,占了大半面墙,画的是长征途中的毛泽东。 院里有座假山,想不到这底下还有名堂,说原先是个防空洞,现在让这个美国人拾掇成了个酒吧。我很好奇,马上就下去了。
洞顶挂着伪装网, 洞里安了射灯、吊灯甚至煤油灯, 但还是暗。好一会儿眼睛才适应, 看清里边共分三个空间。冲梯口的这间最大, 放着木桌木椅; 左手这间有个小小的调酒吧台, 贴墙放俩木架子, 上头搁满了红酒, 像个小酒窖; 右手那间放了几只小板凳, 墙上挂了块幕布, 可以放投影。在这个地洞酒吧里, 能喝到法国的葡萄酒,抽到古巴的雪茄, 看到中国的戏曲片…… 住这儿的美国人, 过得挺有滋有味的。
等我从地洞里爬上时,见到了四合院的主人龙安志,他的职业是律师,此外还写作,出了20 本书,在中国待了将近20 年。
● “我喜欢到胡同里跟老百姓接触,我说得出,他们听得懂,我就很高兴”
龙安志瘦高个儿,高鼻蓝眼,讲一口流利的美式汉语,偶尔会蹦出咬不准的字眼。
“我背个录包(绿包), 里边装着玩儿魔术的工具,我在美国时学过魔术。到了街上,我突然玩儿起魔术,‘ 唿啦’ 很多人来了,围着我。我表演完了,他们还想重复看,‘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天津的老百姓很有意思。玩儿魔术是我的一个借口,我想跟人说话。”
他说当年作为美国留学生来中国,在天津南开大学学中文时,不好好上课,天天骑辆旧自行车钻胡同。“ 一出南开校门,很快就能进到小胡同里。我特别喜欢转胡同,天津的胡同跟北京不一样,建筑也不一样,里边净是北方的老房子。有时从一个小胡同窜出来,突然到了一个小广场,却是欧式的,很有意思。” 他那会儿的中文不是在教室里学的,而是在胡同。“ 我把课本上和词典上有关的词儿挑出来,编到话里背下,第二天转胡同时用。我喜欢到胡同里跟老百姓接触,我说得出,他们听得懂,我就很高兴。我经常说错,弄得大家大笑。这就是沟通,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像中美现在很多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沟通,如果有沟通就好多了。不沟通永远没法儿了解。” 他说当年来中国,原因有两个: 一是对中国文化有兴趣,二是对中国的改革更有兴趣。“ 在美国时,我对中国了解得非常少。美国的新闻给人的印象中国好像还是‘文化大革命',天天有红卫兵跑到街上去……”龙安志是1981 年夏天到的北京。天气很热,从机场往市区走,大客车在路上抛锚好几次。像当时很多外国人一样,第一站他被拉到了“友谊商店”, 那里能买到舶来品,他花了一美元买了一听“可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天津看到一个很小范围的自由市场,和当时还很严格的计划体制反差很大。那时候还使用粮票儿,买馒头、买面包都要凭粮票儿,没有粮票儿,你有钱也买不到。可是同时,有些胆大的农民把他们多种的东西,像花生和毛豆,拿到城市,蹲在路边卖,开了自由市场的先河。虽说刚开始,却是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很小的镜头,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要走哪一条路。”。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头扎进四合院(2)
在南开他有一帮中国朋友。“ 他们对我很好,很欢迎我到中国来,到现在我们还保持来往。我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