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化的初期发展阶段仅限于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1968年,美国最早的抵押贷款债券问世,发行人按一定的标准把若干个住房抵押贷款组合在一起,以此为抵押发行债券。1970年,吉利美(Ginnie Mae)发行了首笔抵押转递证券。之后,证券化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商业银行各类表内资产。20世纪80年代初期,房地美(Freddie Mac)又推出了抵押担保债务证券(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CMO)。1985年汽车贷款的抵押证券开始发行;1988年,美国又推出了以信用卡贷款为抵押的证券化;1993年对学生贷款的抵押证券相继问世。资产证券化遍及企业的应收账款、租金、版权专利费、信用卡应收账、汽车贷款应收账、消费品分期付款等领域。
来认识一下几个可爱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它们是MBS,RMBS,subprime RMBS。
证券化产品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目前形成了三大产品系列,基于按揭贷款的一般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MBS),以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等非按揭债权资产为担保发行的狭义资产证券(也称ABS)与期限较短的资产支持商业票(asset…backed mercial paper,ABCP)。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27节:第二章流动性之惑(10)
MBS下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RMBS)和商用物业抵押贷款证券(merc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CMBS)两大类别。而RMBS又进而分出优惠利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prime RMBS)和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subprime RMBS)等。
还不止这些,还有CDO,CLO,CBO。
这些产品是对包含上述证券在内的金融资产实施再次证券化后得到衍生品,它们是担保债务债券(collamralized debt obligations,CDO),其基础资产池可包括高收益的债券、新兴市场的公司债券或国债、辛迪加贷款或其他次级证券(subordinated securities),其中也可包含前述的ABS、RMBS及CMBS。
CDO又可分为贷款担保债务证券(CLO)与债券担保债务证券(CBO)两大类别,其区别仅是资产池中贷款和债券类资产的占比不同。
CDO还可分为资产负债型和套利型。资产负债表型CDO一般由商业银行等自身持有大量基础资产的机构发行,其目的通常是为了改善资产负债管理,以更有效地转移信用和利率凤险,提高资本充足率。套利型CDO一般由基金公司等投资机构发行,一般通过购入特定证券(如高收益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后重新组合包装后再出售,目的为获取价差。为达到利润最大化,后者往往伴随着财务杠杆的大量使用。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次贷衍生品呢?利用品种之多,进一步吸引了更大范围投资对象?是谁把它们深化、包装并推销出去了呢?次贷何时搭上了华尔街这列金融快车?
投行把次贷拉进华尔街
第三轮登场的是投资银行。投行介入次贷后,深化丰富了证券化产品,使之更加符合华尔街口味,从此把风险大面积引向了整个金融界。
投行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是包装营销大师,是投行把次贷拉进了华尔街,把这趟浑水搅得越来越浑。
次级按揭贷款在美国市场由来已久,由于是信用程度较低、收入水平不高的民众,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房屋抵押贷款,因此在将其证券化,并产生CDO(担保债务权益)之前,这类产品与华尔街的关联并不大,迟至1987年才有一家券商发行了第一只CDO。CDO的出现,因为它具有更细分,更高的收益率,更好的针对性的特征,而成为了最底层的次级按揭贷款和华尔街巨头之间沟通的梁。
最早收购贷款并将其证券化的,并不是华尔街投行,而是房地美。但自从一名精算师发明了一种可以快速对于CDO进行定价的方法后,CDO的流通性大增,在回报丰厚的情况下,华尔街投行们借着金融创新的口号进入这一领域,并迅速推高其规模。
投行登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