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人们习惯于把从明初到成化末年(1368…1487)的一百多年界定为明代前期。这是一段文坛相当衰微冷落、明显缺乏活力的时期。文坛寂寞同时也意味着美人的落魄。因为,无论古今中外,美女大多是在文人们的追捧过程中诞生的。(如今则是媒体。)有多少美女,就有多少篇赞美美女的名篇。
然而,明朝所处的时代毕竟是世界历史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时期。在欧洲,中世纪的伪科学和腐朽的封建制度被文艺复兴的洪水冲得七零八落。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欧洲的商船与传教士开始频繁叩击古中国的大门。在中国本土,明初的高压和禁锢,也阻碍不了商业经济的艰难生长和启蒙意识的觉醒。
郑和七下西洋、东南地区城市经济的复兴、李贽的具有平民意识的批判哲学,是明代中后期最值得提及的三大事件。从美女史研究的角度而言,后两桩事件更值得关注。
经过明初数十年休养生息以后,因元末战乱遭受破坏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手工业和商业经济也得到恢复发展。到明代中期,东南沿海一带的城市重现勃勃生机。苏州因〃吴王〃张士诚的关系,在明初受打击最重,此时不但恢复了旧日的繁华,并且成为东南一带的经济中心。据王《寓圃杂记》叙述,明初整个苏州〃邑里潇然,生计鲜薄〃;至正统、天顺年间,〃稍复其旧,然犹未盛〃;到成化年间,苏州已〃迥若异境〃;到弘治年间时,〃观美日增〃,其景观是:〃闾阎辐辏,绰禊(楔)林丛,城隅濠股,亭馆布列,略无隙地。舆马从盖,壶觞盒交驰于通衢。永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歌与市声相杂。〃自南宋起,经济文化发达的江南就成为滋生美女的渊薮。明清之际乃至民国时期,江南始终是文人士子梦萦向往的人间天堂,也是中国美女云集的地方。从陈圆圆到赛金花,无一不是重量级的。
李贽批判哲学的一个现实的基础,是明中叶俗文学的兴盛和雅俗传统的混融。这一时期,顺应市民阶层精神生活的需求,通俗文学大量涌现,出版业空前繁荣。《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等小说在嘉靖时期刊刻面世,受到社会的热烈欢迎,一些从事纯文学创作的作家从中受到启发,也开始转向通俗文学和戏曲创作。李梦阳倡论〃真诗在民间〃,已表达了从纯文学转向通俗文学的意向;①
虹←桥书←吧←WWW。HQDOOR。COM←
第31节:第一节 中国古代美女评价的时代变迁(24)
唐寅在科考失败之后的诗歌创作,已具有明显的〃俗趣〃特点。被誉为启蒙思想家的李贽,吸收王守仁学说(尤其是王学中王畿一支)和禅宗思想的若干成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反思和批判传统的有力武器。对于禁欲主义和假道学,李贽的抨击不遗余力,其言辞之犀利,为历来所罕见。②
李贽主张男女平等,他指出妇女的所谓〃短见〃,并不在于她们的智商比男人低,而主要是她们的生活受到多种限制的结果。
俗文学(包括Se情文学)的兴起,一方面是市民阶层崛起的强烈信号,同时也是明朝廷长期对意识形态领域施行高压禁锢政策的必然反叛和绝妙讽刺。以李贽、徐渭、汤显祖、冯梦龙等为代表的反叛传统文化模式、冲击封建道德礼教的早期启蒙思潮,孜孜追求人格独立,争取思想自由,憧憬人伦世俗的生活情趣,不屑于以〃至尊至圣〃为冠冕的教条,憎恶那种吞没个人真情实性的欺世盗名的假道学。他们高举尊〃情〃反〃理〃的旗帜,要求将真实情感与人物个性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基础,认为只有将人们的〃喜怒哀乐嗜好情欲〃写进作品,作品才具有灵性和生命。如袁黄在《情理论》中提出:〃古之圣人治身以治天下,唯用吾情而已。人生于情,理生于人,理原未尝远于情也。后之学者远情而骛于理……盍亦返而思其情乎?〃冯梦龙则对六经提出特殊的解说:〃六经皆以情教也。〃又说:〃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古者聘为妻,奔为妾。夫奔者,以情奔也。奔为情,则贞为非情也。〃汤显祖也坚决反对以〃理〃格〃情〃,责问:〃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③袁黄、冯梦龙、汤显祖等都是身体力行的通俗文学大家。他们将矛头直指非情之〃理〃,要求解除封建伦理对人性的束缚,对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极大。通俗文学创作到明末达到新的高潮。著名为〃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和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的推出,汤显祖剧作《牡丹亭》的巨大成功,以及由冯梦龙整理、编著的大量通俗文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