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视野绝对不一样。
——邹荣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董事长/上海市工商联教育协会副会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书评
这是一个到处都有大师的时代,这是一个缺乏大师的时代
书评一:实至名归的傅佩荣
傅佩荣先在台大哲学研究所获硕士,后获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大哲学系主任、哲学研究所所长。从学历和学术成果上可以看到,傅佩荣治学严谨,融贯古今中西,在哲学、宗教、教育、心理学等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集哲学家、国学家、身心灵整合导师于一身。
傅佩荣50岁以后潜心研究传统经典,撇开成见和定论,求真务实,追本溯源,多有建树。傅佩荣在台大开设“哲学与人生”课程,十几年来座无虚席;自1990年以来,每年在校外开展200来场哲学讲座。傅佩荣在凤凰卫视、山东卫视、上海电视台等都出镜开讲,搜狐网、新浪网评傅佩荣为2007年度杰出文化人物。——仅由这些就可知,傅佩荣教授“肚子里有货”。
我曾经花数个晚上看了大陆出版的几本傅佩荣讲孔孟、讲老庄、讲西方哲学的书,虽然几本国学书中有白璧微瑕(可能因为是根据演讲整理,这本书与那本书的某些章节有点雷同),但确实能让我坚持看完,而且中间有不少地方令我击节、引我共鸣。
中国传统经典的诠释已经有太多版本,凭什么我们就要相信傅佩荣的解释呢?因为傅佩荣抛开成见,以真诚的态度、严格的思辨,审阅古今中西之异同,以深刻的洞见,从身、心、灵三位一体诠释传统经典;因为傅佩荣是看了所有注释和典籍之后,再做出诠释,每一句话都有出处;因为傅佩荣认为孔子、孟子都是很真诚的人,他们讲的话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基础,要尽量从孔孟是人、具有人性来看,而不把他们看作神。
。。
1。孔子之学
综观孔子这一生,其实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却以身教和言教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年来最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的智慧是什么呢?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时为春秋时代末期,周史衰亡,礼乐崩坏,文化传统濒于断绝。孔子的祖先为宋国人(殷朝后代),后迁于鲁国定居。他生于鲁国鄹邑(今山东曲阜市附近的尼山),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他由母亲颜征在抚养长大,接受一般乡村孩子的教育,至十五岁告一段落,再自己立志学习,终于以博学知礼而闻名。
孔子十七岁时,母亲去世。二十岁时娶丌官氏(宋国人)为妻,翌年生子孔鲤。孔子做过的职业包括委吏(管理仓库)、乘田(管理牧场)与助丧(承办丧事)等。三十岁前后就有学生求教并追随他,形成一个独特的师生团体,以讲学修德与治国利民为其目标。孔子学不厌而教不倦,学问与见识渐成系统,四十岁已可“不惑”,五十岁达到“知天命”,明白自己的天赋使命乃承启文化道统。五十一岁至五十五岁,孔子在鲁国从政,先后当过中都宰(县长)、小司空(工程部门副长官)、司寇(司法部门长官)等职,位列大夫,政绩卓越。但由于与当权者政见不合,且不满鲁定公沉溺美色等,终于去职离乡,开始周游列国。这一去,便是十四年,遍历卫、曹、宋、郑、陈、蔡各国,推行教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甚至两度面临生命危险。六十八岁时,鲁国新的执政者正式召请他回国。七十岁,独子孔鲤去世。七十一岁,他最喜爱的弟子颜渊去世。七十二岁,忠心耿耿的学生子路去世。七十三岁,孔子辞世。
综观孔子这一生,其实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却以身教和言教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年来最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的智慧是什么呢?首先即是“真诚”。人若真诚,将能体察内心有一股自我要求的力量,期待自己去行善。所谓“行善”,是指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亦即包含古代所说的五伦以及今日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由真诚引发的社会关怀,将会随着个人角色的变动而由近及远,其最高目标则是孔子亲口叙述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正好反映了人类生命的最高价值。只要肯定自己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自然可以心安理得。
其次,孔子重视知识和教育,给予理性思维极高的评价。他立志之后就非常好学,而且坚持了一辈子。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