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介石沿途的树林、竹林中暗暗保护。
1931年6月14日的下午,行动组成员陈成扮成游客坐在山边一株大树下歇息、抽烟。忽然看到远处崎岖的山路上,蒋介石和宋美龄乘坐着滑竿,一前一后颤颤悠悠地从山上下来。一群卫士手提枪支在前后护卫。此时的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山路和蒋介石的身上,没有想到会有卫士暗暗地从树林中摸出来。
此时穿行在树林中的侍从们也注意到前方出现了一个可疑的身影——此人身穿长衫,手插在腰中,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蒋介石将要经过的山路——此时蒋介石的山轿已经出现在山路的远处。凭着职业的敏感,卫士们急速上前,扬声示警:“什么人!”那个身穿长衫的人这才注意到自己不远处有几个军人摸了过来,在这电光火石的一刻,在斧头帮里号称神枪手的陈诚没有逃走,而是选择了开枪——与蒋介石同归于尽。他举枪对着滑竿上的蒋连开了两枪,不过因为射程远,而且受到影响没能精确瞄准,所以这两枪都从蒋的耳边飞过,没有打中蒋介石,倒是让一个轿夫受了伤。陈诚还想继续开枪,但此时蜂拥而上的侍卫们已经一起向他开火,陈当场饮弹身亡。枪响之后,王亚瑛、华克之等人见刺杀失败,便急速下山而去。
第六章 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二)(3)
蒋介石被枪声吓得魂不附体,但并未受伤。他见刺客已死,强作镇定的把手一挥,示意继续前进。留下的几个卫士将陈成身上搜索一通,发现除了手枪外别无他物。卫士向蒋介石报告后,他说:“把他埋了,不要声张。”
侍卫们就地掩埋了刺客,又在山上山下搜捕了一番,除了现场的那把新式手枪和几个已经急匆匆离去的上海客人有可疑之外,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蒋介石电令身在上海的戴笠密查此事。戴笠经过查访,把目标盯在了王亚樵的身上,可是没有证据的他也不敢擅动这位斧头帮帮主,只是放出风来:“如果王亚樵敢对领袖不利,我戴笠一定不会放过他。”
二
“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遭到了国人的一致反对。蒋介石为缓和内外,伪称下野退居奉化,实际上暗控军权、财权。此时汪精卫也辞去行政院长,改由孙科临时出任。这时国民党西南各反蒋派欲乘蒋、汪下野,支持孙科改组国民政府,就此赶走蒋、汪。蒋介石密令财政部长宋子文卡住孙科财政、逼孙科下台。于是西南政务委员会萧佛成、太子派马超俊等均至上海,商讨除杀宋子文打破蒋介石阴谋,各方反蒋人士一直推举王亚樵承担。
王亚樵谋刺蒋介石未成,心想转而刺宋,倘若能够得手,既可以惩戒蒋,又可以为陈成报仇。于是他在宁、沪分设两个小组,周末部署了刺宋的行动。
1931年夏,王亚樵于上海蒲柏路大华公寓和华克之、龚春浦、谢文达密议,决定待宋子文来上海北火车站除杀。华克之通知南京“晨光通讯社”觅宋子文近期照片,率张玉华、孙凤鸣、陈成、萧佩伟、陈凤书、朱德兴等守月台,龚春浦率刘刚、龙林、唐明、李楷、彭光耀等把守候车室,谢文达率许志远、黄立群、朱大刚、陶惠吾等守车站大门及天目路,并切断通讯路线。
1931年7月22日,宋子文乘坐专车离宁驶沪。南京组负责人华克之立即向王亚樵发出电报:“康叔(宋子文代号)乘夜车赴沪,明晨准到,望往迎勿误。”7月23日上午,王亚樵即派上海组组员按原定计划分别部署,各部人员领到手枪24支,烟幕弹一个,分赴北站守候。上午8时宋的专车按时到达上海北站。尽管站台上岗哨林立、戒备森严,王亚樵的部属却均已各就各位,密切注视车厢门口。车停稳后,宋子文在其秘书唐腴胪的陪同下走下车来,接着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出站台。这时埋伏在候车室的第二行动小组组长龚春蒲发出“准备伏击”的命令。但是这一天宋子文与秘书唐腴胪均穿一身白哔叽西装,同戴白拿破仑帽,面貌高矮相似。唐秘书夹着皮包走在前面,宋空手随后。行动组长刘刚误以为走在前面的是宋子文,于是向唐开枪。其他组员也随后开枪将秘书唐腴胪击毙。宋子文的卫士当即反击,并掩护宋躲在一根大柱子后面。这时车站警笛狂鸣,秩序大乱,旅客争先恐后奔出站口。龚春蒲亦误认击中,即命张玉华投出两颗烟幕弹,整个月台和出站口顿时烟雾弥漫,行动组人员乘着烟幕的掩护,安全离开车站。在撤出时,他们顺手将预先印好的传单撒向群众。传单在历数揭露了宋的种种劣迹之后说:我们与宋并无个人恩怨,只是执行人民公意,为国锄奸,为民除害,后人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