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1/4 页)
进入商业街的时候,还得再审查一遍。
不过这一次不会再搜查,只要拿出边关守将签发的许可令就行。
进了商业街后,若是闹事,或者违规交易,那么不仅整个队伍会被即刻遣返,日后也别想再拿到许可令。
如今的大梁就是这么威武霸气,作风强硬!
起先不少外国人不满,但是很快他们发现,只要他们老实不犯错,大梁的巡卫队不会特意挑错,买卖也公道后,立刻就把这份不满给收了回去,反而朝大梁跑得更勤快了。
他们这些来交易的,其实也都是一些商队,在国内换到足够的货物后,就带去大梁交易,交易来的东西运回国内,可是能让他们大赚一笔!
所以尝到甜头后,谁也不想失去了这个赚大钱的机会。
不过,更多的人却是在见识了大梁的繁华后,恨不得留下不走了。
其他人没机会,北边的鞑子却动起了心思。
东北这地方实在是太大了,即便大梁不断让一些百姓移民过去,依然没办法将偌大的一个东北给填满。
所以,鞑子们很快盯上了这一片土地。
部分野心勃勃的倒是想直接杀回去,剩下那些不想找死的,却是想主动归顺。因为他们发现,当初那些留在东北的牧民似乎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这实在是太让人嫉妒了。
这些没离开的牧民都是些小部落的,以前被大部落欺负得都快活不下去了,所以梁人占领东北后,他们没有选择跟随其他人离开,反而冒险留了下来。
因为这些人的留下,那些离开的鞑子早就把他们视作是死人了。
谁知道几个月没见,这些日子被他们欺负的小可怜居然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反观他们,被赶出东北后就不得不在更北边儿的地方跟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夷抢地盘,日子过得苦哈哈的。
于是这些鞑子一看那些牧民过得好,一个个就心动了。
毕竟就算他们也都是有家人的,而北边那块地方实在是太乱了。就算他们再能打,他们的女人和孩子呢?
于是,这些人就开始琢磨起来,想看看怎么才能留在大梁境内。
可惜,就算他们磨破了嘴皮子,太平也不可能引狼入室。
不过,太平也不想拒绝的太干脆,把这些人给逼急了,再闹出事情来。
于是太平一琢磨,就给高子辛写了一封密信,关于如何处置那些鞑子的。
太平想得已经挺周到了,大意就是在关外划出一片居住区,鞑子可以带着家眷住在那里。
至于每个部落能分到怎样的居住区,就看部落的贡献如何了。
高子辛看过之后,又给加了一条上去——鞑子的子孙可以到关内念书。
因为不断有人移民到东北,高子辛已经命人在东北各地修建学堂。其中一所学堂就靠近商业街没多远,已经快建成了,可供商户以及附近军户的孩子念书。
手里的银子多了,高子辛也越来越大方,直接颁布诏令,所有军户的孩子都能免费进学堂念书。
当然,笔墨纸砚、校服、伙食这些还是要给银子的。而且所有学生必须遵守学堂的规矩,若是违规严重,是要开除的!
这样的诏令一出,那些军户们顿时感动得眼泪哗啦,紧接着,就把自家还在玩泥巴掏鸟窝的熊孩子们给胖揍了一顿,生怕自家的熊孩子们一进了学堂就因为犯错被开除了。
如果真是那样,那他们日后可怎么见人哟!
太平给高子辛送密信的时候,东北各处的学堂已经快要开学了。不过高子辛也特意留了个心眼儿,他并没有打算让那些鞑子的子孙跟梁人的孩子一起念书。
如果鞑子真的愿意让他们的子孙到关内念书,那么他们进的学堂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教授礼义廉耻和简单的算术,像是兵法、医学、科学这类,是绝对不会教的。
高子辛可没有给自己人培养敌人的兴趣。
这些限制自然不可能放在明面上说,不过很多有意归顺的鞑子发现还可以送子孙进关内念书后,倒是都同意了。
于是,东北又有了一所新的学堂。这所学堂跟别的不一样,专门供鞑子的子孙念书。不过,不仅收费是所有学堂里最贵的,要遵守的规矩也多。
甚至就连在这里教书的先生,都是高子辛特地指派的。
那些鞑子的小孩一开始挺不适应,对于梁人异常戒备,一个个就跟小狼崽子似的,不过这些人显然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