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经过很简单,阎高带一队人马入宫,借说宫中发生了变故,受皇帝之命前来捕贼,先杀掉所有阻挡者。硬闯入皇宫后,再把秦二世给就地解决,一切就都OK了。
事实上证明赵高果然“料事所神”,皇宫大门两边站着的那些酒曩饭袋(卫士),简直就等于“不设防”,阎乐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闯进去了。
等醉生梦死的秦二世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才二十三岁的他已成了刀下之鬼。
当然,别看秦二世一生儒弱无能,但死时却大义凛然,不用阎乐出手,居然是自己挥刀解决的,在刀入脖子的那一瞬间,他还拚尽毕生力气说出“丞相误我”四个字。当真是悲壮之极。
秦二世死后,连他的三十多个兄弟姐妹也受到了牵连,宫廷政变的可悲由此可见一斑。
子婴(胡亥兄长之子)被立为秦王(并没有立为皇帝)。
然而,老谋深算的赵高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他精心挑选来当“傀儡之王”的子婴,让他马失前蹄,结束了一切还没实现的梦想。
他就位后,非但没有感激赵高,反而对他深恶痛绝。
他这些年清楚的看到赵高这些年把弄朝纲,致使秦王朝一步一步走向灭亡之路。
赵高不除,大秦的江山早晚要完。
但眼见朝中的人都是赵高人的,子婴知道想叫别人来帮助铲除赵高,多半是最先被铲的人就是自己。
这时,他两个才弱冠之年的儿子用上了派场。
别看两个儿子还是少年,但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习武,只为有一天能为秦氏江山效力。
现在正是要出力的时候了。
父子三人开始了“清君侧”的密谋。
不久,机会来了。
朝拜祖庙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传闻赵高准备再下毒手拿子婴的头颅去和刘邦谈交易。
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子婴知道机会就摆在面前,他和赵高都是一半对一半,生死就在一线间。
只是可惜的是,赵高并不知道居然可以和他平分一半的机会,因为此时在他的眼里,杀掉子婴便如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他哪里知道蚂蚁逼急了也有咬人的时候。
拜祖这一天,赵高等人在庙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子婴来。派人去请,说是皇上病了。
早不病晚不病,偏生这时候生病,赵高怒不可遏,转身便向宫中走去。
这一去就成了赵高的永别了。因为子婴的两个儿子就伏在子婴的蚊账后,乘赵高居高临下的责骂子婴时,就此地解决了他。
万恶不敕的赵高终于尝到了秦二世刀刺胸膛的冷冰感觉。
树倒猢狲散,赵高一死,赵氏集团杀的杀逃的逃,随之就瓦解了。
攘外先安内,公子婴先“安内”,成功夺回兵权后,再来“攘外”。
综合评论:公子婴派朝中能用之人都来峣关,和刘邦西征革命大军最后的决战一触即发。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章:一个时代的终结
(5) 峣关之战
进军时间:在公子婴执政期间(公元前207年九月)
进军前提:峣关位于武关以西,它前据峣岭,后倚蒉山,是关中和南阳间的交通咽喉。也是秦朝政治中心咸阳最后屏障。此时秦二世已死,秦朝危如卵石。
大事记要:
一到峣关,刘邦和张良就象夫妻一样闹了别扭。
刘邦主张强攻峣关。
张良主张智取峣关。
众将士花啦啦地站在张良一边。
刘邦脸上虽然有点过意不去,但他还是识大局,遵守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采纳了张良的意见。
这时张良充分发挥了以前帮刘邦“寻花问柳”的非凡才能,调查到峣关领兵将领的出身是一个“纨夸子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由一个物品或事物联想到其它的东西。比如说一个苹果,我们通常情况下会联想到吃、温饱、卖钱、送人等等。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生活中的物品和事物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
当时的张良充分发挥了联想的特异功能,由纨夸子弟联想到:胸无大志、鼠目寸光、头脑简单、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够了,从“纨夸子弟”四个字上可以联想到了这么多词语已经足够了。
到了这个时候,刘邦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只是他心疼了好一阵,才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