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胡亥和赵高亦堪称完美的组合,是黑暗与无耻的代表。
除了拥苏派和拥胡派,还有个不可小看的派别,那便是中立派。
中立派的代表便是李斯了。
李斯做为秦始皇倚重的老丞相,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法码。本来平衡的两个天平,他只要加入任何一边,都会发生倾斜。
这出行的途中,秦始皇不声不响的就走了。而此番拥苏派的此时根本就不在出巡的队伍中,因此拥胡派的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了。
赵高的目的很明确,关键是搞定中立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就行了。
赵高就是赵高,他审时夺势,因人而异,这次改变了以往常用的“金钱美女”攻关方法,对正直廉洁的李斯直接动用了语言攻心方法,只用了五问就把他搞定了。
“丞相的才能与蒙恬相比如何?功绩与蒙恬相比如何?谋略与蒙恬相比如何?人心所向与蒙恬相比如何?与诸位公子的感情与蒙恬相比如何?”
赵高这五问可谓一针见血,问的李斯头上冷汗涔涔,呆了半晌才叹道:“皆不如也!”
够了,后面即使赵高什么也不说了,聪明的李斯也明白了,一朝君王一朝臣,如果扶苏当上了皇帝,那么丞相的位置肯定没他的份了,肯定是蒙恬的了。
退一步来说,丞相的位置是小事,掉脑袋的事才是大事。掉他一个人的脑袋是小事,掉全家及所有族人的脑袋才是大事。
思来想去,权横利弊,李斯最终动摇了,选择了拥胡派这一边。
他虽然是一个正直的人,但在“切身利益”这问题上他没得选择,否则他所有的一切都将会如昨日黄花。
然而,他选择拥胡派就真的能“富贵依旧”?
官场如战场,占在十字路口选择何去何从时,这回就连久经沙场的他也没能选对自己的路。
中立派的李斯站在拥胡派这一边后,这次宫廷之争已毫无悬念可言了。
随后的事是这样,秦始皇的死密而不发,为了掩盖尸臭味,那些鲍鱼派上了用场。我们不知道秦始皇以九五之尊,和鲍鱼亲官接触这么多天的感觉是什么,如果还能他说一句话,他恐怕会说,下辈子我再也不吃鲍鱼了。
同时,出巡的队伍还在回朝途中,一封由赵高主笔,李斯做总监的诏书却早已飞到了拥苏派那里,诏书的大致内容是:朕巡幸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令扶苏与蒙恬率大军与匈奴作战十余年,至今仍无尺寸之功。不仅如此,反而一直从政治上批叛朕之所为。为抵扶苏不孝之罪,赐此剑以与将军蒙恬一起自裁。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边境营账里的扶苏接到敕命后,不听蒙恬的劝阻,挥剑便自刎了。
扶苏在没有搞清状况下就轻易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令人叹息。
主子已死,拥苏派的代表人物蒙恬孤掌难鸣,最终被赵高落井下石,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大牢,在领教了各种刑法后才追随主人去了。
就这样,这次对打,胡亥和赵高不费吹灰之力便搞定了扶苏和蒙恬。原因是,扶苏和蒙恬太谦让对手了(或者是太小看对手了),对手出拳后,他们跟本就没有还手的意思,直到倒下的那一瞬间,他们也许还没明白,原来谦让是会付出生命的代价的。
胡亥夺位后,他继续了秦始皇在位时光荣传统的同时(大兴建筑),还进一步发扬了他民主独断的作风。把朝中###级大臣功臣包括自己的兄弟姐妹,来了个好人做到底送佛上西天。
然而,胡亥想不到的是,他随后按照赵高的计划一步一步的施行下去,不久就光荣的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傀儡”皇帝。
(6) 指鹿为马
话说赵高窜通胡亥夺下皇位后,不再管匈奴那边的事,攘外先安内呗。朝中虽然该杀的杀了,不该杀的也杀了,但在赵高的眼里还有一根眼中钉肉中刺必需要拔。
这个人便是李斯。李斯是先皇最宠爱的人,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一职。此番胡亥能顺利当下皇帝,多亏了李斯相助。胡亥自然对他也格外看重。
一山不容二虎。赵高待时机一成熟,利用皇帝对他的信任,他把刀子开向了李斯。可怜的李斯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就被赵高的连环拳击倒。
李斯也许后来会后悔的,当年他居于宰相之职时,那是何等的威风,如果他那时能激流勇退,就不会有今日之灭门之灾了。
退一步来说,他既然选择了拥苏派,凭公子扶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