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给我老婆写的遗书。
炮艇一靠码头,彭副司令就上来抱住我,我眼泪一下子就下来,说:“首长,我没有完成任务……”他说:“不,你完成了,完成得很好,仗没有打好,责任由我来负。”看见我头部负伤,他非得送我去鼓浪屿医院治疗。
他不知怎么听说了我写遗书,路上主动提出来要看。我说:“首长就别看了吧,都是些私事……”可他非要看。我只好给他看。他看了,很感慨,眼眶湿润,嘴里嗫嚅着里面的两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然后问我怎么处理这封遗书。
我说:“烧掉。”
他说:“不,应该给你爱人看看。”
“她看了不好受。”
“应该给她看看,让她知道一个军人的襟怀。”
“9·1”海战(7)
又说:“张逸民,看来我没有看错你!”
我说:“有首长这句话,我宁可什么都不要了!”
我们俩都噙着眼泪。
我从小就有精忠报国志愿,认为战死在沙场上是莫大的荣幸。
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几个编剧到福建前线体验生活,听说了鱼雷快艇出海作战的传奇故事,决定创作一部关于海战的故事片,张逸民也应邀加入创作班子。不久,经过数度修改送审,明星加盟,电影最终拍摄出来,名字叫《海鹰》,张逸民是编剧之一。
再后来,“文化大革命”中,这个自称“天生就是为打仗来到人间”的军人卷入###。从此,电影银幕上他的名字从编剧一栏里悄然抹掉。《海鹰》里英雄形象抚育一代代青少年茁壮成长,激励一批批年轻人穿上戎装报效国家,而对于银幕上的原型,生活中真实的那个人,周围已渐渐淡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海上“反小股”(1)
转眼新中国在《伟大的祖国》歌曲声中走过了10年路程。
作为一个新生政权的存在,可以说她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考验。首先,国内遭遇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北旱南涝,农业欠收,加之国民经济政策出现失误,各种政治运动接二连三,民计民生,节衣缩食,考验空前。
国际上,外交方面囹陷多事之秋——
边境的北方,中、苏关系度过了“蜜月时期”出现久合必分之势。苏共单方面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向中国政府提供生产核武器技术资料,拒绝帮助中国建造核动力潜艇,分期分批撤走援华苏联专家。1962年1月,毛泽东在7000人大会上明确点出:苏联的党和国家领导现在被修正主义者篡夺了。
至此,中、苏关系矛盾公开化。
西部边境,中、印两国国土争端久置未决,军队在“麦克马洪线”处摩擦不断。中国边防部队遵照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指示,本着忍让的态度,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动后撤20公里,以避免事态扩大。然而,印方却将中国政府的宽容和克制视为软弱可欺,在中印边境东西两端得寸进尺,频繁挑起事端,一场边境战争已经在所难免。
边境南部,1961年5月,美国在越南南方发动了由美国人出钱、出枪、出顾问,南越傀儡当局出人的“特种战争”,发动了全面的越南内战。中、越两国紧邻,美军介入越南战争,海军舰艇编队出入北部湾海域,战争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威胁到中国安全。同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表态:不管用什么手段,必须阻止共产党中国成为一个有核国家。随后,美军先后两次以中国为假设敌组织了代号为“高跟Ⅰ”、“高跟Ⅱ”的核战争演习,意在展示核威慑打击力量。
作为包围中国大陆的最后一个方向:东南沿海,台湾当局认为渴望已久的###时机总算成熟。1962年1月15日,成立了以蒋介石、陈诚等5人组成的“反攻行动委员会”(又称最高5人小组),作为###的决策机构,全力推行“光复神州”使命。国民党军总参谋部制定了两项作战计划:“国光反攻计划”、“旭光反攻计划”。
“国光反攻计划”,内容涉及三军联合两栖作战方式,航渡作战,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实施正面攻击,强行登陆,扩大战果,逐渐向内陆扩张。
“旭光反攻计划”,内容包括奇袭作战方式,实施由岸至岸运动的战术,突然登陆,巩固滩头阵地后再逐渐扩大战果。
两项作战计划,“国光”为主,“旭光”为辅。正面登陆地点设在金门隔海相对的围头一线,两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