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页)
万能”。这也是同样的严重问题。 如果人的智慧到达了哲学的最高境界,怪、力、乱、神摸不进来了,才真是平实的人。 孔子讲仁道,也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不能轻易放过怪、力、乱、神这四样东西。 以这四个要点,来研究中国社会,可以看到充满了怪、力、乱、神的事迹。 每一时代、每一皇帝、每一政治措施,都靠这四个字作背景。尤其中国历史上说及某某名人,后面都有一样神怪附会。 譬如说曾国藩是蟒蛇变的;袁世凯是癞哈蟆变的;清代末年,好好坏坏的几个大人物,被称为西山十怪,前生后世,都有一套说法。 尽管当时文字上没有写出来,但口语相传,煞有介事。 所以学问修养很难做到平实,不受怪、力、乱、神的影
375
263论 语 别 裁
响。但在大学里哲学系上课,有七八十个学生,真是奇怪。从前真正学哲学的不过三五人,而且出路很坏。一般人眼中,哲学家和神经病并联在一起的。 毕业后去找工作,总是被拒于门外。 同时一提到哲学,又和算命看相联想到一起。 因为路边测字摊的招牌,都是“哲学看相”
、“哲学算命”
,倒不如在哲学研究中,教了他们看相的学识,将来在招牌上写道:“某某哲学系毕业看相专家”
,岂不有趣?
中国人有句哲学上的名言:“心思不定,看相算命。”凡是来看相的,你都批断他要破小财,保险百分之百灵验,准没错。 可不是吗?他看相白花了几十块钱,这不就破了小财?这就是怪、力、乱、神可以兴风作浪的基本原因。 真正的科学家,真正的哲学家懂得了真理,才能泯除怪、力、乱、神,而归于真实的平淡。 我常说,怪、力、乱、神四者,是愚蠢人的作品,聪明人的玩具。 对吧?
下面是连接上面,描写孔子和他作人、处世的道理。
谦虚和自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前面我们批驳了古人对《学而》篇中“无友不如己者”
的错误解释,到这里看得更清楚了。 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
376
述 而 第 七363
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其实孔子这句话,还是打了折扣,应该说各个都是自己的老师。比我好的固然是我的老师,不如自己的也是我的老师。 因为看到他笨、他坏,自己就会反省:不要这样笨,不要这样坏。所以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足以借镜反省。孔子这句话同时说明了研究学问,不光是在死的书本上下功夫,还要在社会上观察:别人对的要学习,不对的要反省。 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都懂得这个道理很对,应该这样做。 可是照我们的经验,人都不肯这样做,包括我在内,人们多半有一种傲慢的心理。 照孔子的态度,对比自己好的人要尊敬,向他看齐。 可是发现一个比自己好的人时,由于这种傲慢心的作用,自己心里很难受。 再过两秒钟,觉得自己还是比他好,于是越想自己越好,有如当年在大陆时乡下人说的:“天大,地大,我大。 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伟大。”
人类就天生有这种劣根性。所以孔子这几句话看起来很平淡,没有什么难处,仔细研究起来,若说在人群社会中,真发现了别人的长处,而自己能从内心、从根性里发出改善、学习的意念,是很不容易作到的。人就永远如此平实吗?有时带点像傲慢的自信,也是应该的。 下文来了: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桓魋是宋国的大夫,曾经想要谋杀孔子。 学生们得到消息,告诉孔子怎样逃避,可是孔子满不在乎。 事实上在那种政治社会环境中,也无法逃避。 孔子就有一种自信,像宗教
377
463论 语 别 裁
家一样坚定。 他对学生们说,上天生下了我,把历史、文化的责任放在我身上,桓魋怎敢,又怎能伤害于我?结果当然证明了桓魋无法把孔子怎样。 这是不是傲慢?不是的,是自信。我们要由这里了解,有时候对某些事要有绝对的信心。假如没有这种自信心就不行。 学过中国武功的人就知道,学军事的更知道,如果丧失了自信,功夫再好,也会被打垮的。看《荆轲列传》,他的剑术并不高,有一次他去看一位剑术高手。荆轲举起剑来,那个人不动,只两眼盯着荆轲,结果荆轲还剑入鞘,回头就走。 如果以现在的武侠小说来说,那个人的眼睛已经炼就了一种特有的刚毅之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