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一阵枝叶折断声传出,他已摔落在五丈外的树顶,向下疾落,身躯缩至最小限,最后抓住横枝,像蝙蝠一样伏贴在树干上。
似乎,他成了鸟,重量已消失。一条三丈余长的锦鳞大蟒,正升起巨头,要等他降下时一口吞下去,把他当成可吞的猿猴啦!
假使他没听到声息,那就灾情惨重。
大蟒也受了惊,到口的大餐失踪,悄然溜掉了。
他拾回背袋,重新扎牢九根石笋,向巨蟒消失处大骂了几句,背起袋撒腿如飞而走,速度惊人。
十天,除了艰难地取石笋之外,他要走一千八百九十里。
没有路算里程,一千八百九十里只是概数,而且必须按照所定的山峰走,绕错一座峰,就不知远了多少路,所以平均一天要爬两百里山。
本地的山民,一天爬四十里山路,已经了不起了。
而他背上,荷重两百余斤,这表示他的体力,比山民要强十倍以上。
光阴似箭,四年的日子,在年轻人来说,似乎相当漫长,老年人却觉得过得太快了。
镇江府城,运河在大江南岸最大的码头。
府城本身的面积并不大,仅比山城昌化大两里,但郊区却大数十倍,人像蚂蚁一样,把这座商业城挤得密密麻麻,从山城一下子移到这里生活,真会发疯。
这是一座繁盛的城,忙碌的城,奢华的大都会,光怪陆离的水旱大码头。
大江与大河两条巨流,都从南京入海。运河贯穿这一江一河,也形成两座大码头大都会,以便控制过江过河的船只,地位极为重要。两座大都会的地势位置,也概略相等,仅繁荣的程度不一样,镇江本身就是丰裕的江南吞吐中心。
在河,是淮安府,码头是西北侧的清江浦;在江,是镇江府,码头是西面的京口。
城皆在河与江的南岸,地理位置十分相像。
京口距城两里,形成比府城更繁荣的商业中心。
运河那时叫漕河,距江口一里最大的水闸叫京口闸,管制住潮水,漕舟按潮水而启闸入江,向南上游一段九里河面,还有四座闸管制水和舟船行驶。
这段河东岸,早已形成一条不规则的长街,栈埠林立,公私码头一座接一座,大小船只往来不绝,水上陆地忙碌非常。
尤其是京口驿码头,往北一段长街,可算是京口的精华,公营的栈房和私营的仓栈,一座连一座,货物堆积如山,充分表现出江南的富裕风貌。
南米北养;江南的民生必需品,昼夜不停往北运,漕船直抵京师,养活北方无数臣民。
凡是沾了水运的人,不论官商,没有不肥的,经营船运的大富商,更是天之骄子。
自大明中叶以降,直至后来的满清皇朝晚期,在所谓江(南京附近)淮(淮安大河一带)扬(扬州附近)三地区,几乎集天下大富豪的精华,富甲天下的富户皆出自这三地区。
江,指船运;淮,指河工;扬,指盐的专营。凡是沾了这三种边的权势人士,没有不发的。
但也有例外,京口驿颇有口碑的盛昌船行,就在三天前宣告破产,摘下了金字招牌,清理债务。
当然,在此之前的月余时日里,重要的财产处分已经先后办妥,剩下的只是善后小事,不然哪能把招牌摘下来?
最重要的大事,是三十二位船夫的抚恤金,每人平均发给家属最高额三百八十两纹银。
再就是赔偿货主京师兴隆大宝号七船苏杭百货的价款,共银八万六千两,这是照原值六五折赔偿的,已经足以让盛昌行倾家荡产了。
盛昌行有三十余艘大小货船,有二十六艘是正式的货运百石船只,每次十二艘南北对开。
出事原因非常简单,船沉货没。
十二艘北航的货船,在京师沧州河面一下子沉了七艘,据说是相互挤压撞沉的。
卖掉剩余的大小船只,资遣了所有的船伙计,店面也脱售了,正式光着身子走路啦!
从乡下赶来帮着善后的小伙子叫张文季,是东主张盛宏的侄儿。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雄壮如狮,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帮着叔叔处理善后有条不紊,冷静沉着,豪爽大方,非常体贴遇难者的家属。
本来所有的船行,船伙计的抚恤金很少有超过二百四十两的,他和叔叔加发三百八十两,家属们感激涕零存殁均感。
一早,张盛宏一家老小,已乘了唯一剩下的小舟,无限感伤地返乡走了。
张文季独自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