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3/4 页)
安陵给父母扫墓。
他的父亲赵弘殷是赵匡胤跟随周世宗始征淮南那年去世的,去世时的职位是龙捷都指挥使,死后尸体运回开封,葬在开封城东南隅的小山包上。后来赵匡胤母去世了,也附葬在一起。赵匡胤当上了皇帝,按例自然要追封父、祖,赵弘殷也荣膺皇帝称号,庙号“宣祖”。大宋乾德元年,宋太祖命司天监和内客省使改卜吉地,选中了洛阳蛩县西南四十里的邓封乡南訾村。于是先派王溥、后派赵光义进行大规模的兴修陵墓。这陵墓,用了万名工役,修了三年才竣工,中间有一次隧道崩坏,压死了工役二百余人,这也算是给赵弘殷殉葬吧。安陵修好之后,赵匡胤把父母及第一位夫人贺后(这后位是追封的),第二位夫人王后都迁葬到这里,算来也有好几年了,因为国事繁忙,一直也不曾亲自来看过,心中常自不安。这次可下定了决心,下了扫墓的诏令。
皇帝扫墓,这是以孝率天下的大事,而皇帝出巡这岂是轻易的?为此事做准备的有宗正府、宣徽院、工部、三司使、御前司、开封府、西京留守,以及沿途各府、县衙门,足足准备了两个来月,总算是百事齐备,至五月中旬,宋太祖才在五千多名马步军侍卫下,率了几百个大臣成行了。
开封府至安陵约八百余里,一行人走了半个来月才到。于是在冈下安了行宫,次日沐浴斋戒之后,宋太祖才在群臣的陪同下,缓步走上山冈。他举目四望,只见一条龟背青石大道足有四丈余宽,笔直地通上山去,路两侧石象、石马、石龙、石虎、石翁仲一对对排开,雕刻精致。山上树木成林,一片翠绿,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甬道上片尘不染,四周是一片寂静。天空白云悠悠,林深处杜鹃声声,宋太祖只觉神清气爽,尘虑全消。
这山冈也不甚高,不多时已到冈顶,冈顶是一片平地,眼前是一片宫殿,建得十分雄伟,哀乐声中,他步入殿堂,只见灯烛辉煌,迎面便是宣祖、杜太后的两尊青铜塑像,和真人一般大小,龙袍、凤冠,安坐在九龙椅上,和真容极其相似。赵匡胤见了不觉泪潸潸下,泪眼模糊中,见像前案上陈列了许多笾、豆、箐、簋等礼器,形状怪异。问道:“这些是什么?”侍臣道:“这是礼器也!”太祖道:“我父母怎识得这些东西?”立命撤去,换上了牛、羊、鸡、鸭、鱼、肉等常膳。三礼献毕,宋太祖又去偏殿给两位故后献了礼,便缓缓绕过大殿,来至殿后墓前。墓陵高大雄伟,便如一座山包,这山包下,便卧着父母和附葬的妻子了。叩拜已毕,想起了父母的音容笑貌,忆及爱妻的诸般体贴关怀,数十年往事都涌上心头,不觉痴了,于是坐了下来,手肘撑在膝上,把头埋在双掌中,沉入了深深的回忆:他想起了自己贫困的却又充满欢乐的童年;艰辛的却又充满幻想的少年;炽热战斗的却又充满危难的壮年;以及十七年来辉煌却孤独的帝王生涯。这一切他不知是由于太忙没功夫,也不知是由于他天性不喜欢回顾,多少年来,他从未仔细想过。而现在他的成就,应该是一个人所能企及的顶峰了,他应该满足,他应该是无愧、无悔、无忧的了。可是,此刻的他却一点也不快乐,在父母、妻子的墓前,他第一次感到生命的短促,人世的无常,他第一次感到不管帝王、蝼蚁,到头来还不是一样化为尘土?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已经老了,也许不久就将相随父母于地下了,可是他似乎还有许多许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做:北汉未平,幽燕未复,河患未治,士民未富……太多了,太多了,就是再给他几十年也未必做得完,可是他已经感到近来体力已大不如前,来日无多了。
他是否也曾想到这一辈子他做过了的错事、坏事?他是否想到他错杀过的人,他所辜负过的友情呢?他是否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爱情呢?……渐渐地,太阳过午了,五月底的太阳是很毒的,几千军士、朝臣暴晒在甬道两旁,一动也不敢动,热得汗涔涔下,可是宋太祖坐在树荫下的石凳上,依然一动也不动、一动也不动……谁敢惊动他呢?天威难测啊!众人肚子饿得咕咕叫,脚站得麻了,已经有人中暑倒下。参知政事(宰相)吕余庆是宋太祖藩邸随从,他大起胆子,轻步走到太祖身边,低声奏道:“陛下,时候不早了,该下山进膳了!”宋太祖茫然抬起头来,听吕余庆又说了一遍,蓦地醒觉,抬头看了看天色,点了点头,长叹一声,站起身来,重新到父母墓前跪下,低声禀道:“父亲、母亲,孩儿去了。孩儿出来一趟不容易,也许这一生再难前来拜望你们了!”又去贺后、王后碑前作了两个长揖,再一次流下泪来,转身走到殿前平台上,四面望了一会,吩咐道:“取弓箭来!”左右献上弓矢。太祖登上阙台,向西北方向尽力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