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要想知道他真正的想法很困难,事情发生的几百年后,我们无从知道是他的能力问题还是他有意为之。
1573年,建州女真不断侵犯边境,明朝为了加强对建州女真的控制和防御,除继续修筑辽东长城外,还采纳了李成梁的建议,开始修筑宽甸六堡。六堡位于鸭绿江以西,毗连建州女真,是防御女真的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堡成后,李成梁又以此开市,和少数民族做生意。这样做,首先是缓和了当时明朝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另一方面,开市带来的可观收入也给辽东士兵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但从另一种角度来讲,修建宽甸六堡其实就是重新在边境上修建了一个镇。这就像是一道大墙,完全阻隔住了明帝国与墙另一面的努尔哈赤。任努尔哈赤在墙那边疯狂地发展,这面始终得不到太重要的信息。
1606年,这个地方已经有住户六万,二次出任辽东指挥官的李成梁又废除了六堡。原因是努尔哈赤崛起了,六堡是孤地,很难防守。
于是,宽甸六堡被撤,六万多户人家从那里撤进辽东。有的人因为不愿意离开就被李成梁像杀猪一样地杀掉。宽甸六堡废除时正是努尔哈赤快要有实力向明帝国开战的时候。
我们现在无法猜透,李成梁怎么会和努尔哈赤这么有默契,他就像是努尔哈赤肚子里的蛔虫,努尔哈赤想要崛起,他就修一道墙不让明帝国看到,努尔哈赤想要与明帝国开战,他就立即把墙拆除。
1601年三月,李成梁再次出任辽东总兵一职,在辽东又镇守了8年。为了彻底破坏掉明帝国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合可能,他实行暴力征伐。先是对泰宁部速把亥,然后是叶赫女真的清嘉奴、扬嘉奴。而这一时期,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正一步步蚕食海西女真,力量不断壮大起来。
很奇怪,李成梁的政策不是以夷制夷吗?怎么会愿意看到努尔哈赤一家独大呢?然而,奇怪的事情还在不断发生。
李成梁先是建议朝廷封努尔哈赤官职,让努尔哈赤在众少数民族中有了帝国冠名的威望。然后是自己冒功敛财。年近80的李成梁疯狂地在辽东敛财。钱财从哪里来?当然是辽东人民那里来,他用尽最后的生命把辽东人民逼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逼得百姓把大明帝国骂了一百辈祖宗。百姓们无法生存下去只有逃跑,胆子大一点的就闹事。在萨尔浒之战前,努尔哈赤的情报大部分都来自汉人,原因已不用明说。经过他几年的折腾,辽东的士兵,甚至连马匹都软了。士兵们哪里还有心情打仗,天天在祈祷自己能有吃的,能不被盘剥。
当努尔哈赤向明帝国宣战、杨镐来到辽东挑选士兵时,才发现,这是一群根本就不能打仗的士兵。而让他们成为这样的士兵的就是李成梁。
如果说李成梁闲赋的10年错过了遏制努尔哈赤壮大的时机,但李成梁第二次上任时,努尔哈赤还处在于与叶赫等部的斗争中,距离统一女真族还相差甚远,李成梁后来8年的种做法完全是帮助努尔哈赤成长,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努尔哈赤就成立了后金,坐上了皇帝宝座。
有人说,李成梁和努尔哈赤有着微妙的关系,我也十分认可这种看法。武将与对立敌人有这种藕断丝连的关系,这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李成梁前22年的做法非常容易让人接受,只是后来的几年就比较难以解释了,可能是人老了总有糊涂的时候吧。
只是不知道李成梁是否想到,他的老家铁岭被努尔哈赤的烧杀劫掠,如果人死后真的有灵魂的话,他会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感到懊悔呢?
一个人的主观努力多么让人惊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上引起了什么后果。李成梁并不是真的想帮满洲人进中原,可他所做的一切所引起的后果注定了满洲人一定会进入中原。
值得一提的是,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也是位名将,指挥过1592年平定宁夏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出任辽东总兵,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我非常有兴趣详细介绍一下这位英雄,只是我讲的是满清故事,和这位英雄不怎么搭边,只好找机会再细说了。
第十二章 七大恨
1618年2月,努尔哈赤终于羽翼丰满,准备对抗明廷。可出兵总是要理由的,无论理由多么蹩脚,总要有一个的。要不然,就是自己逆天而行了。
努尔哈赤发动手下的精兵强将,酝酿多时,终于列出了明政府的七条罪状,还美其名曰为“七大恨”。看完这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