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3 页)
改革政令,另一方面,则对慈禧太后进行反击。
七月十九日,将阻挠礼部主事王照上书支持新政的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以及侍郎堃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等六人全部革职。并赏王照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
七月二十日,授维新人士杨锐、刘光第、严复、谭嗣同四品卿衔,为军机处章京,加紧推行变法。时人称此四人为“军机四卿”。
然而与慈禧太后的毒辣手段相比,光绪采取的措施和反击,显得苍白无力。
进入八月以后,形势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荣禄频频向北京周围调动部队。他将北洋三军之一的聂士成率领的武毅军部,由原驻防的芦台,调到天津,屯扎在陈家沟一带,截断北京与天津小站之问的联系。又将北洋三军的另外一支部队,董福祥的甘军,移往北京彰得门外的长辛店驻守,以备应急时,迅速进至城内。
紫禁城的把守也更为严格了。各个城门都增加了步军统领衙门的八旗兵,严查盘问进出宫门的人们,遇有可疑情况,立即向颐和园报告。
红墙激变(7)
皇宫内,也增加了慈禧太后的耳目,监视光绪的一举一动。
当时京津一带盛传,荣禄将在九月慈禧太后偕光绪去天津阅兵的时候,发动兵变,废掉光绪的帝位。
光绪也感到了情况的紧急。
七月二十九日,光绪帝照往常的惯例,到颐和园向慈禧请安。在谈话之中,光绪发现,慈禧的神色与平常不同,精神也不太集中,似乎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正背着他秘密地进行。
光绪猜到了事情的严重。
当日回到宫中,光绪匆匆地写了一道密诏,交杨锐带出宫外。
由于密诏是写在衣带上的,因此后世的人们又称它们为“衣带诏”。
密诏是给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四人的,它的大
体内容是:
近来朕发现,太后不愿尽变旧法,也不愿罢免昏庸老谬之大臣,而任用维新之士。朕的权力实在有限,你速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诸同志筹商,密封上奏,由军机处代呈。待朕考虑成熟之后,再采取行动。朕急切地盼望着你们的奏章。
密诏是直接交给杨锐的。
密诏的意图很明显,是要杨锐等四人为光绪出主意,采取较为激烈的动作,对付慈禧太后,夺取她手中的权力。
从“衣带诏”的字里行间,也可以隐约看出,此时光绪
皇帝已经非常焦虑不安。他把扭转危局的希望,全部都放在了杨锐等四人身上。
但是杨锐接领密诏后,惊恐不安。他意识到,事情已经
到了紧急关头。慌张中,杨锐向光绪奏称:
这是皇帝的家事,应当与皇室的大臣们商量,小臣不敢操刀自割。
确实,杨锐害怕了。这道密诏在两天之后,才交到其他三人手中传看,贻误了宝贵的时间。
八月初二日,光绪发布了催促康有为快速离京的谕旨:
工部主事康有为,前曾命其督办官报局,此时听说尚未出京,实为诧异。报馆为开发民智之本,职任不为不重。著
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不得观望迁延。
八月初三日早晨,康有为接到光绪谕旨后,召集谭嗣同、康广仁、梁启超、徐仁禄等,在南海会馆商量对策。
众人为时局至此,以及光绪皇帝的危难处境,悲痛不已。
会议开了很长的时间,意见纷纷。最后还是在谭嗣同的坚持下,制定了一个杀荣禄,清除慈禧集团的计划。
即策动掌握着驻天津北洋新军的袁世凯举兵。先在天津杀掉荣禄,然后星夜调北洋新军进入北京,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并将她的亲近心腹刚毅、裕禄、怀塔布、许应弋等人,一网打尽,全部逮入刑部监狱。
众人一致推举谭嗣同去说服袁世凯。
至此,袁世凯已经成为了决定光绪皇帝以及维新派命运的关键人物。
袁世凯后来曾经在一段时间里,主宰过中国近代社会,但是这时他还只是清朝政治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物。
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早年曾经投靠过淮军将领吴长庆。后来经过几年的钻营,在光绪二十年的时候,以道员衔到天津的小站地方训练新军,很快掌握了一支拥有新式装备的近万人的武装,得到荣禄的信任。同一年,他看到皇帝倾向于变法维新,遂又加入了文廷式的强学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