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多,故请得有京师高厨,送上来的菜肴色香味均属上乘。李、韩等三人连日涉行,哪得一日宁坐?一见酒醇菜香,精神为之一振。李谷打发酒保下去,亲自取过壶来,为韩熙载主仆注满酒,举杯说道:“韩兄,此处唤作西正阳,属中原管辖,隔淮乃是东正阳,已是吴国境界了。小弟送到此处为止,不能再送了。韩兄,这一过河,便属敌国,从此再无相见之日矣!且请痛饮几杯,以为他日之思。”熙载双泪便流将下来,翻身拜倒在地。李谷慌忙扶起,熙载道:“小弟与李兄曾无一面之识,只缘家破途穷,便效穷鸟投怀。哪知我兄更不皱眉,挺身相护,不怕牵累,辞却新婚娇妻,亲涉险阻,千里相送。如此高义,旷绝千古,怎能不令小弟感激?”李谷呵呵笑道:“兄长说哪里话来?北海韩氏,乃巨族也,其身居要津者,难道少了?何况尊翁久宦,门生故吏满天下,韩兄在危难之际,不找别人,独独找到我来,是知我也。人生得一知己,不亦幸乎?何况韩兄令名,小弟心仪已久,今得深识,实畅我怀。韩兄英才,此去吴国,必得大用,他日鹏飞,幸以天下苍生为念。”熙载举杯一饮而尽,慷慨大言道:“天下苦分崩离析久矣!吴若用我为相,定当佐之,长驱以定中原。”李谷也举杯一饮而尽,也慷慨大声说道:“中原若用我为相,取吴若囊中物耳。”两人相顾大笑,壮怀激烈。熙载取箸击桌而歌,曰:铠甲生虮,百姓以死亡。
记楔子 长淮壮别 慷慨英雄天下心(5)
白骨暴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命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李谷听了,豪气难抑,亦拔剑击桌而歌曰: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姓荣,义使令名扬。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阮籍《壮士行》)
两人遂痛饮至大醉,相扶而起,出门,相和而歌曰:携手上河梁,游子慕何之?
徘徊蹊路侧, 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晋·无名氏《携手上河梁》)
李谷解下马上包袱,双手奉上,道:“韩兄此去,缴用必多,区区千金,以壮行色,韩兄收着。”韩熙载也不言谢,含泪收下,交付韩寿背了,便觅船渡淮而去。船至中流,回首北望,只见李谷兀立峙于高岸上,挥手示意。秋风劲急,拂动李谷衣襟,白衣飘飘,神采飞扬,宛如神仙中人。韩熙载激情难抑,纵声长啸,啸声浑厚、激昂,充满激愤、悲壮、豪气。李谷闻声亦长啸相和,他的啸声却是清越、慷慨,洋溢着豪情、壮志和自信,两人啸声从淮河上远远传了开去,伴随着河水的呜咽声,久久不息……
看官须知:这两人一别之后,便再也不曾见面,若干年后,李谷果然做了中原北周的宰相,辅佑周世宗,定策取了淮南,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这韩熙载入吴,到南唐之时,官至中书侍郎、充光华殿学士承旨、兵部尚书。他曾屡次建策欲挥兵平定中原,却因南唐主孱弱,不用其谋,以致国力日渐衰弱,竟使韩熙载壮志难酬,熙载乃沉湎于醇酒美人,悒悒以终,死后被南唐追封为仆射,同平章事——也即是宰相了。
此两人乃一时之人杰也,未达时这般倾心相交的故事,实是千古罕有的佳话。正是:多难苍生盼一统,临岐壮士吐豪言。
本书故事正是围绕中原与南唐之争展开的,以此,笔者便信手把李谷、熙载相识之事拈来,以之为楔。五代纷争,武人执政,此辈唯知以兵力争胜,又几时把百姓困苦放在心中了?一味贪污腐败,沉湎荣华富贵,又懂得什么政治了?又懂得什么农商经营了?是以天下乱极,百姓苦极。李谷、韩熙载之后,便见众多士人参政或出谋划策,或进言纠偏,这辈文人懂得成仁取义的大道理,以天下为己任,因此天下得以统一。这就是在下为什么以李、韩之事为本书之楔的深意所在。【注】①李谷千里送韩熙载事,见《资治通鉴》卷275之49。
②韩熙载奔吴,各书多有记载。《十国春秋·吴睿帝本纪》上写道:“七月,北海前进士韩熙载来归。”然而《资治通鉴》载霍彦威奉命杀王公俨事是这年八月丁酉。则韩熙载投吴必在其父被杀之后。故本文从《资治通鉴》,定为当年八、九月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