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古典主义持久而正确的内核。图中所示的是这样一种经济,在该经济中工资和价格由竞争性市场决定,并可以灵活地上下浮动,以消除任何额外的需求或供给。在AS-AD分析框架中,它可以用一条标准的向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和一条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来描述。
假设由于货币紧缩、出口下降或其他外部力量使得总需求下降。结果,如图17-1所示,AD曲线向左移动到AD′。在初始价格水平P上,总支出下降到B点。结果出现供给过剩,从而使总体价格水平从P降到P′。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在C点上又重新实现了充分就业。
根据古典学派的观点,货币供给、财政政策或者其他支出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产生持久的影响。价格和工资的灵活变动能够维持充分就业。
政策结论
古典学派观点的下面两个结论对于经济政策至关重要。首先,古典学派认为,经济仅仅会在短期内暂时地偏离充分就业和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而不可能存在长期而持久的衰退或萧条,合格的劳工在现行的市场工资条件下能够迅速地找到工作。
古典学派兴起与凯恩斯革命(2)
上述观点并不意味着古典经济是无摩擦的完全竞争的天堂。在他们的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到由于人们正在不同的工作之间进行转换而造成的摩擦性失业,也能够看到由于工会工人要求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市场力量会产生微观经济中的浪费、扭曲与无效率现象。但是,根据古典学派观点,经济不会出现普遍而持久的宏观经济的浪费现象,即由于总需求不足而造成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
古典学派第二个令人吃惊的结论是:总需求政策不能影响失业和实际产出水平。进一步讲,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能影响的只是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以及实际GDP的构成。这一古典命题也可以很容易地从图17-1中看出。以一个处于均衡点A的经济为例。假设中央银行决定紧缩货币供给以抑制通货膨胀。在初始价格水平P上,会出现短暂的超额供给。然而,随着价格和工资在供给过剩的压力下迅速下降,经济就会移向新的均衡点C。紧缩性经济政策降低了总体价格水平。但是,由于价格和工资的弹性确保了经济由原均衡点向新均衡点顺利移动,产出与就业的水平在本质上并未发生变动。
古典学派论点的核心是这样一种信念,即价格和工资是具有弹性的,而工资…价格的这种弹性提供了一种自我矫正的机制,从而能够迅速恢复充分就业。正如我们在本章后一部分将会看到的,这种古典观点在今天的新古典学派着作中仍然是很有活力的。新古典经济学家超越了最简单的古典学说,考查了不完全信息、技术冲击的存在以及由于资源在产业之间进行转移所引起的摩擦等问题。但是,尽管披上了现代的外衣,他们的政策结论仍与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家紧密相联。
凯恩斯革命
尽管古典经济学家不断宣称持久的失业不可能出现,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家们却很难忽视当时庞大的失业大军,那些在街角乞求工作或推销铅笔的人。经济学将如何解释这种大规模且持久的资源闲置现象呢?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年)提供了一种迥然不同的宏观经济理论,即一套观察经济政策和外部冲击影响的全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实际上,凯恩斯革命将两种不同的因素结合在一起。首先,凯恩斯提出了我们在前几章已经深入探讨过的总需求概念。其次,另一革命性的内容是凯恩斯主义关于总供给的理论。古典学说假定价格和工资是具有弹性的,从而总供给曲线(AS)是垂直的。相反,凯恩斯主义坚决主张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接近于水平或向上倾斜。根据凯恩斯学说,供给绝对不可能创造对其自身的需求;需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惊人的后果
通过将两个新因素结合在一起,凯恩斯给宏观经济学带来了一场真正的革命。图17-2展示的是凯恩斯观点的精髓,这幅图现在已为人们所熟悉。它将一条总需求曲线与一条凯恩斯主义的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结合在一起。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现代市场经济可能会陷入一种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即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但产出水平却远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且相当大的一部分劳动力处于非自愿失业状态。例如,如果总需求不足(如图17-2中A点所示),那么经济就会长期(10年)在高失业率水平上处于均衡状态。由于并不存在引导经济回复到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