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页)
第四日,努尔哈赤没有再出兵奉集堡和虎皮驿的武靖营,而是率领大军向西北挺进五十里,沿途路过的都是小村小屯,没有明兵驻扎,再折向东北走八十里,奔向蒲河,八旗大军整整绕着沈阳城的外围,侦查了一圈,傍晚路过蒲河荒废的兵营,在辉山住宿一夜。沈阳城总兵贺世贤派出人马增援,到达奉集堡虎皮驿时,八旗兵已经没有踪影。第五日,大金兵马走高湾葛布,回兵界凡城,路过高尔山时,派雅逊带人搜山,把藏在寺庙内大明的暗哨,尽数捉拿;走到甲版时,派阿敏的四弟图伦,领一个牛录,进兵到李其沟,捣毁营哨和烽火台。
初探沈阳城二十五天后,节气已是清明,山沟里积雪融尽,浑河完全化开,激流汹涌,努尔哈赤率领大金倾国九万多兵马,再征沈阳城。
兵出界凡城之前,努尔哈赤传令各贝勒大臣:“这次出征,要行军快速,突袭沈阳城,在辽阳援兵到来之前,打下城池。”代善有疑义说:“人都骑马,可以快走,只是云梯太长,又多,斜绑马车上,走不了快。”额亦都跟着说:“大贝勒说的是,马车快了,很容易刮折云梯,得想个办法。”努尔哈赤问:“谁有办法?”大家都直着眼睛不出声音。
三十四。 出征沈阳(下)
(日本震了,核泄了,世界地壳都在抖动)
静了一会儿,皇太极上前说话:“现在浑河水大,把云梯捆成木排放河里,会比马车拉的快。”大家一听,都高兴地说这个办法好。努尔哈赤同意,命令将云梯长木放入河中,后面系上小船,顺流而下。
大军水陆并进,直奔沈阳城。行军两日,第二天中午,到达沈阳城东七里河的马官桥,扎下大营。
努尔哈赤派出五十名快马哨探,去沈阳城下打探明兵的守备情况。探马徐徐走向沈阳城大东门,遥遥望见地势开阔的远处,城长墙高,大门紧闭。走近一点,见城墙比三个人还高,城上箭垛之间架火炮,摆满滚木礌石,箭垛上旌旗猎猎,旗下一队队铁甲兵卒,持长枪大刀,交错巡逻,步伐整齐,阵形有序,一看便知,早有防备。
哨探再推马走近查看,城墙下五十丈以外,有一宽一窄两道护城河,内圈河宽五丈,波光粼粼,无风自起三层浪,不知道有多深;外圈窄些,有两丈宽。在两道护城河上,对着城门的位置,各有吊桥高悬。
快走近外圈的护城河时,探马发现,马蹄下平整坦荡的地面,土的颜色不一样,干黄的土质中,有的地方呈暗灰色,看着就蓬松不实成,一人用丈八长枪扎蓬松的地方,呼的一下,干土下落,露出黄草,成一个孔洞,原来是陷阱。幸亏是信马由缰地慢走,如果是打马飞奔,肯定会连人带马,一头插里头。
仔细寻查,陷阱容易看清楚,持长枪的兵卒专找陷阱,一搅和,浮土纷纷散落,露出稻草和苞米杆子,再下面是长树枝,用枪头一挑,都掉进陷阱底,挂在底下的尖木桩上。
城外这么多人忙活,城上巡逻的看见,上来弓箭手,利箭倾泻射来。八旗兵身上有盔甲,如果不是射向脸面和马头,就不拨打箭支,也不用盾牌接挡,箭矢射在甲胄上,弹起落地。
城上指挥的将官见射不中,大怒,将手中的大葫芦一摔,转身下城。忽听一声炮响,城门开启,跑出一千步兵,两翼排开,有人放下吊桥,一队骑兵,不下五百人,擎举大旗,高声呐喊,冲杀出来,打头一员大将,胸宽体阔,身高过八尺,比别人能高出半头,手持九节钢鞭,打马飞驰过吊桥,直奔挑陷阱的八旗兵。
找陷阱的兵将聚拢一起,迎战明兵,来将过于勇猛,两马错蹬,一鞭就把一个士兵打落马下,后面的明兵从两侧包抄,又有两兵卒阵亡,八旗兵见不能力敌,一齐后撤,明兵追出百步后,收住人马,得胜回城,写捷报呈送给辽阳袁应泰经略。
败回马官大营的探马,向努尔哈赤报告了敌情,贝勒大臣们听说城高池宽,兵精将猛,不禁面有难色。李永芳问探马:“帅旗上是不是‘贺’字?”有一个识字的人回答:“是。”李永芳上前对大汗说:“用九节钢鞭的大将就是沈阳总兵贺世贤。”
代善接话说:“上次在蒲河,就是这个人挡住了我的旗。”大家听了,都有些发愁。努尔哈赤听他们讲完,笑着说:“沈阳城容易破,今晚早歇着,明天出战。”大伙儿都愣住,不知道怎么容易,还没有问呢,努尔哈赤先走了。
第三日早起四更,天还没有亮,努尔哈赤升座,分兵派将:令皇太极率两千长甲兵埋伏在大东门南面的荒草里,代善率两千长甲兵,埋伏大东门北面。两路人马趁天黑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