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和史楚金安葬在一起的还有他的夫人塔季扬娜·舒赫敏娜(1901—1974),她原来和史楚金同在瓦赫坦戈夫剧院当演员,后来在史楚金戏剧学校任教授;舒赫敏娜的妹妹亚历山德拉(1897—1961),苏联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编辑;史楚金的儿子乔治(1925—1983),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儿媳迈纳(1924—1993),建筑师。
史楚金的夫人舒赫敏娜一家是书香门第,对史楚金的成长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史楚金1913年就读于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国内战争时,他参加了红军。
1920年,喜欢表演艺术的史楚金考进瓦赫坦戈夫艺术学校,后在瓦赫坦戈夫剧院当了演员。他曾参加过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的《圣安东尼的奇迹》等话剧的演出。
1935年从影,拍过《飞行员》、《胜利者的一代》等影片。
1937年,十月革命二十周年。苏联政府为迎接这一盛大节日,决定拍摄一部电影作为献礼。当时由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主持革命题材剧本竞赛。参加者中有一位三十三岁的作家亚·卡普列尔写的电影脚本,经过评审,被选中拍片。
卡普列尔是敖德萨人,1935年他和塔·兹拉塔戈罗娃写过剧本《三个同志》曾被搬上银幕,后又写成《矿工们》。这次参加竞赛的脚本原名《起义》,拍成影片后改名为《列宁在十月》,导演是罗姆,饰演列宁的是史楚金。
在银幕上重现伟大革命导师的形象的作品是空前艰巨而又不同凡响的,对演员、导演、对全体摄制人员都是严峻的考验。
饰演列宁的形象一直吸引着演艺界人士。导演罗姆在回忆如何拍摄《列宁在十月》中提道:“我去找史楚金,和他初次相识。他的智慧、他的魅力,还有他准备在戏剧和电影中扮演列宁这一形象的严肃态度,都给我留下不同寻常的印象。”“我把电影剧本《起义》交给他。史楚金很喜欢这个剧本。他提出了许多有关台词、对话和动作方面的极有价值的建议。”
拍片只有两个月零十八天(从1937年8月12日开始),每天要拍摄十至十二小时,才能赶上十月革命节前完成。
史楚金不负众望。他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查看列宁的纪录片,听取列宁录音,阅读有关文字资料,细读文学作品,访问在世的老一代革命家,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终于把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列宁的形象塑造成一位热情奔放的革命家、敢于实践理想的政治活动家、学识渊博的思想家、智慧过人的哲学家,把他与平易近人、关心同志、十分富有人情味的普通人形象糅合在一起。电影中列宁生气甚至责骂人时,都抱着尊重对方、爱护对方的心。史楚金的演艺魅力立刻赢得观众的赞赏。
1937年11月6日在莫斯科大剧院正式公演。
这是史楚金演员生活中的巨大成功。从此,苏联银幕上出现了这个特型演员,开创了歌颂列宁影片的新时代。
第一部关于列宁的脚本拍成电影后,它的成功鼓舞卡普列尔于第二年,1938年又写成《列宁在1918》。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上演华语对白的两部关于列宁的影片时,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片头上没有编剧卡普列尔的姓名,这两部影片并不是纪录片,又有演员名单,怎么竟会没有编剧的姓名呢?令人觉得蹊跷。
多少年以后,苏联文艺界解密,我们知道了一些详情。1942年末,编剧卡普列尔爱上了斯大林十六岁的女儿斯韦特兰娜。斯大林认为卡普列尔是个色鬼,又是犹太人,他接触斯韦特兰娜是别有用心,便禁止他们交往。据斯韦特兰娜回忆,父亲痛骂了她,还打了她两记耳光。卡普列尔被流放到沃尔库塔,又因“反苏言论”被判徒刑。
影片放映后,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而编剧却是犯人,只好把他的名字删掉。所以我国放映华语对白的《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都不见编剧的名字。
史楚金把列宁形象演活了,他在工人中间,在士兵中间,在普通布尔什维克中间,是自己的人,是和人民血肉相关的人。列宁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印在观众的脑海里,甚至认为列宁就是那个样子。
死神太早地夺走了史楚金的生命,只有他的墓碑和他参与拍摄的影片使他永远留在人间。
2007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新闻纪录摄影大师
——罗·卡尔曼(1906—1978)
你知道罗曼·卡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