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们在广州给哥哥添份产业吧。”“在广州?他们又不会来这里,添了有什么用,太不方便了。”
“娘,你想啊,我们在这里长住,可以帮着管理的。再说了也只是添点田庄之类的东西,不会麻烦的。我们也不用跟哥哥他们说,就当给我侄女添份嫁妆。”
说到孙女,母亲有点松动了,“娘啊,你想啊,以后侄女出嫁的时候您做祖母的给她添妆,多好啊,娘啊,好不好嘛。”
“好吧,也算是祖母的一点心意,我让田贵去留意。”母亲终于答应了。
自那以后,田贵叔在城外十几里地的地方买了五顷的良田,落在嫂子名下。这是后话了。
田文回来说那个二顷的小庄已经造好了,问我要不要去看看。当然要了,跟母亲禀报说去洛府后就换了衣服带着杏儿桃儿和田武出门了。那座小田庄并不远,就在城外。庄子的大门宽二米左右,外表非常简朴,赵生已经等在门口了。下了马车,走进大门就是前院了,地方并不大,正面是前厅,厅里正方摆着张八仙桌和两张高背椅、两边下手都是一排待客的茶桌和椅子,并无其他装饰物。两边是厢房,一边可以作书房,一边作厨房。赵生说,“左右都有一个小院子,左边住下人,右边是车马房。”边说边迎着我们朝里走,走过厢房旁边的门,走上一条青砖铺的路,左右都有个院子,赵生在旁边说,“左边是粮仓,平时收下来的稻米都放在那里。”我点点头,说道“我们家的大米都不要卖,都囤起来吧。粮仓一定要做好,千万不要让米发霉了。”“知道了,姑娘,粮仓都是用铁浇成的,不会有问题的。”“那就好。右边的院子呢?”
“是正院。”“那去看看。”走进月洞门,虽然没有现在住的院子精致,但挺大气的。院子依然是正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左前方搭了个葡萄架,葡萄架下面是个石桌和几张古石凳,石桌旁边有个小小地井。一条青石铺成路,其他的地方都种上茉莉花、月季花、凤仙花、丁香花。杏儿笑着说:“姑娘,这里很清净,住在这里一定很舒服。”我点点头:“那当然,这里空气也比较清新。”
走出正院顺着夹道朝里走,依次种着李树、杏树、桃树、梨树、枣树、荔枝树、杨梅树一大片树林。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大概会美不胜收吧。
过了树林就是几亩地上种了了各种瓜果蔬菜,绿油油地一片。再往后面是种了大豆,花生,绿豆之类的作物,用来做点心。再进去是左手一个大大池塘,明年就可以种荷花养莲藕了,还可以放上鱼苗虾苗。
右手边是一片竹子,虽然还没长成林。长成后就一年四季吃竹笋了。竹子四周用篱笆围了起来,里面可以散放鸡鸭鹅。
最后面就是一排猪圈,等明年就可以捉猪养了。“明年养个五十头猪吧。鸡鸭鹅粪可以拿来喂猪,猪粪发酵后可以拿来喂鱼,塘泥可以拿来作肥料。”我记得书上说的立体养殖模式就是这样的。
“什么,姑娘,这也可以吗?”田文奇怪地问道,其他的人都一副目瞪口呆地样子。
“可以的,书上说的。你们明年可以试试看。用一年来试验吧。”我笑道。
第 24 章
第二十四章
在庄子里逛了一圈后,回到前院厅里坐下。赵生把帐本拿来:“姑娘,建这个庄子共用掉一百二十八贯。”嗯,挺便宜的嘛。我接过帐本仔细算了起来,雇了十来个手艺好地工匠开工,材料都是极平常的,样式也是挺其简单实用的,并不胡里花哨的。有时候两人除了监工外还会自己动手干。
“这次做的很好,辛苦两位哥哥了。”
“姑娘说哪里话,这都是我们两人应该做的。”两人起来行了一礼。
我笑了笑道:“你们三人今年都几岁了?”
三人不解地相互看了一眼,“是,姑娘。田文今年十六岁了。”“赵生今年已经十五岁了。”“田武今年也十五岁了。”
转了转眼珠,“那也该娶媳妇了,有没有看中什么人,告诉我,我帮你们做主。”
三个男孩子的脸通红,耳根都红了。“姑娘,你才几岁,也太精怪了吧。”杏儿一向在我面前不拘束,在旁边嚷道。
我窃笑道,“当然了你们两个也一样,看上谁,可以让我帮你们做主的。”
两个丫头的脸也噌地红了,杏儿跺着脚,不依道,“姑娘!”我大笑起来。
“好了,好了,别开玩笑了。桃儿,你把出门时带的匣子拿过来。”
桃儿把包袱里的匣子递过来,我打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