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这种日积月累的结果,破坏了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了很大的逆反。你要知道,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家长在学习。照理说,孩子是为自己学习;但实际上,一个人在世界上做事,有的时候又是在为周边环境做。就好像孩子学习,既为自己学习──理论上是这样,可是心理上有的时候还是在为父母学习呀!明白我的意思吧?
孩子学习成绩好和坏,他经常想到:哎,父母是什么看法,批评还是表扬,对得起父母对不起父母。当这种为父母学习的观点变成一种抵触情绪的时候,你看,我这是为你学习嘛,你们越着急,他就越不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情了。懂我的意思吗?这种在学习上的逆反和对家长态度上的逆反是结合的。所以这个问题实质上是解决你们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要从理解孩子开始,要找到一个契机。这个契机能够使得你自然而然地改变你对孩子的态度,这并不是说,我让你回去像给孩子做检查似的,而是要你从现在开始,用一种新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觉出你的变化,而且自然而然会接受你的变化。
具体解决方式,就按我们曾经讲的那样:如何能够注意孩子的5种积极性,就是在兴趣方面、自信心方面、向上积极性方面和他的注意力集中方面、意志品质方面──这5个方面积极性如何引导孩子向前发展,然后带动8种智能的逐步开展。好吗?
永远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孩子
家长:我的孩子现在4岁半,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他一天可以不说一句话。但是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和家里来的客人呢,不认识的都可以跟人说话,往人身上上,什么都可以,跟别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我要带他出去呢,他也敢跟别的孩子说话,挺正常的。一到幼儿园呢,他就一天一句话都不说。我问他在幼儿园为什么不说话,他说他没有话说。可是甭管谁接他,只要一出幼儿园就像变了个人一样。
作者:小孩带来了吗?
家长:带来了。
作者(对孩子):咱们上来好吗?上来!(孩子走上来。对大家)我跟她说说话啊!(问孩子)你今年几岁呀?
孩子:4岁半。
作者:你在家里是不是特别爱说话呀?
孩子:嗯。
作者:最爱跟谁说话?
孩子:嗯……
作者:跟爸爸呢,还是跟妈妈?最爱跟谁说话?
孩子:最爱跟妈妈。
作者:除了妈妈还爱跟谁说话呀?
孩子:还爱跟爸爸。
作者:除了爸爸呢?
孩子:还爱跟奶奶。
作者:除了奶奶呢?
孩子:嗯……嗯……
(家长:我们家平常就我们4个。)
作者:啊。那我们要出了门到外边爱跟谁说话呢?
孩子:愿意跟小朋友。
作者:到了幼儿园呢?说话不说话?
孩子:说话。
作者:那你妈妈为什么说你在幼儿园不说话呢?
孩子:有的时候说话。
作者:啊,有的时候说话。记住,家长的判断就有了一个错误了,孩子到幼儿园不是不说话,是有的时候说话,有的时候不说话。
(大家都笑了。)
家长:老师跟我说的。
作者:这个,我以孩子说的为准啊!(众笑。)那你告诉叔叔,你什么时候跟人家说话,什么时候不说呢?
孩子:嗯……
作者:愿意和谁说呢?
孩子:愿意和小朋友。
作者:那什么时候不敢说呢?
孩子:嗯,不是不敢说。
作者:那是什么呢?
孩子:是,是……
作者:是想说话就说,是吗?
孩子:嗯。
作者:有的时候是不是没话可说呢?
孩子:是。
作者:这里我们要研究一下,家长们的判断有没有离孩子的心理有距离的地方?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有一回一个家长写个条,说我的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对考试无动于衷。这孩子上台来发言,说我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我同意,说我对考试无动于衷,我不同意。我怎么无动于衷啊?这就是家长对孩子判断的不对。那么这孩子说,她没有怕说话,而且也没有不说话。那么我们就要研究:你们和幼儿园老师在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