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后来回到孔子这里,报告见哀公的问答,孔子听了以后就感叹了。 就周朝而言,孔子觉得文王、武王在各方面都没有错,只在这件事上还不大妥当,但对前辈的圣人,不好意思多加批评,所以他说已经既成事实,再说也没有用。对人与人之间相处来说,既成事实,劝也劝不转来了,过去了何必追究呢?
孔子这番话,虽然看起来是对历史的一个宽恕,实际上
184
八 佾 第 三171
透过这个宽恕,表明了孔子认为周朝的这件事是有问题的。这是怎么说的呢?
因为社稷坛种的树,就像是一个民族文化、国家精神的标志。 如日本人以樱花为国花,虽然很烂漫,但总是开得不长久;其他各民族、国家也都有标志。 宗教方面也不例外。 基督教的十字架,佛教的莲花。 再看欧洲人的标志用猛兽,有虎、有狮;印度人用的是飞禽;美国人用老鹰,也不太好;中国文化则用龙,龙是水、陆、空三栖的东西。 对于文化的标志,我们要特别注意选择决定,但有时有人漫不经心就定了。 过去有一位朋友,想把台北市成为杜鹃城。 后来在一次宴会中碰面,说起此事,好在他的杜鹃城没做成,否则我第一个反对。 因为杜鹃是亡国之花,又名杜宇;也是鸟名,又名子规,又叫望帝。 唐人的诗所谓:“望帝春心托杜鹃”
,有一个神话故事,上古时蜀国亡,蜀国的太子伤心而死,精魂不散,变成杜鹃鸟,昼夜啼哭,泪枯血出,滴在花上变成杜鹃花。这一些事,和《易经》的谶讳之学也有关系的。许多看起来不相干的事,有时候关系很大,尤其研究国家的历史文化,不能不注意,孔子对于这件事情也是很注意。 不过他也只好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了。 所以我们将来在处事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些事情,这也是学问。
责 备 贤 者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
185
271论 语 别 裁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管仲的时代比孔子早一点,在下面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管仲佩服得很,他曾经赞叹过,如果没有管仲助齐桓公称霸的一段历史,我们几乎变野蛮人了。 在这里他说管仲的器局太小,这话也是对的。管仲不过帮助齐桓公完成霸业而已,但未能走入王道,这样的器局就嫌小了。 这是他评论历史的感叹。但是有人就问,管仲是讲究节俭的吧?
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都够得上俭的。 这里的“俭”字,正如诸葛亮《诫子书》中所说“俭以养德”的那个俭字一样,包括了许多东西。 我们提到俭字,再看看老子思想,老子说他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再三提到俭,孔子也再三提到俭,下面有关俭字的话也蛮多的,上面谈到诸葛亮时,已经介绍过了。 历史上称有成就的人“沉默寡言”
,就是一个人“俭”德的描写。 成大事的人很少说话,讲出来一两句话,扼要简单,解决了一切问题。 既不沉着,话又多的人,那就免谈成什么大事了。孔子说了管仲的器局小,别人并不和他争论这个问题,而提出来问管仲是不是够得上“俭”德的修养。 可是孔子的答复,从个人来说,以管仲有三归之堂,可以说他在经济生活上非常浪费。三归堂是建筑物的名称,就是说他的宰相府,还是相当讲究漂亮的,可见他还不够俭朴。 我们可以在历史上看到汉文帝的俭朴、节省,是皇帝中有名的,一件袍子,穿了一二十年还补起来穿。后来景帝、武帝时代的经济繁荣,就
186
八 佾 第 三371
是他打下的基础,因为他本身就非常俭朴。所以管仲的生活,诚如孔子说的并不俭朴。 另外在公事上,孔子又说他“官事不摄”。在公家的政治制度上,又不能做到扼要统筹。 只知因人设官,重重叠詹设置了太多的部门,其实可简化而他没有简化,这是在行政上的不俭,那他怎么算得“俭”呢?
我们从这一点可以看到,要真正处理好公事,制度与编制的紧缩很重要,法令也不可繁琐,这是孔子对管仲两方面的批评,也是我们后人应该警惕的地方。在管仲的俭德上,孔子有所批驳之后,此人又提出管仲是不是懂礼的问题来。 中国文化以礼义为中心,懂礼是很重要的,但孔子认为管仲在这方面的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