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1/4 页)
怎样才算知识分子
这几节都是记载曾子所讲的孔门学问的精华,下面等于是两个小结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国上古文化,两三千年前的士,有点类似现在的兵役制度,这是上古的政治制度,也是社会制度:每十个青年中,推选一人出来为公家服务的,就是士。 所以士是十字下面加一横。 被选为士的人,要受政治教育,学习法令规章。 士出来做官,执行任务做公务员,就叫出仕。 所以古代的士,并不是普普通通一个读书的青年就可以叫士。 士的教育都是政府主办,一个士要想知道法律政治,须向官方学习。 平民教育是由孔子开始的,不过当时没有这个名称。 曾子这里所讲的士,已经不是上古时代的士,而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的通称。
429
614论 语 别 裁
所以他是说一个读书人有读书人的风格。“不可以不弘毅”
,“弘”就是弘大,胸襟大,气度大,眼光大。“毅”就是刚毅,有决断,要看得准、拿得稳,对事情处理有见解。 有些人有见解,但请他当主管,却搞得一塌糊涂,因为他下不了决断;有人很容易下决心,但眼光不远,见解有限。所以把眼光、见解、果断、决心加起来的“弘毅”
,而且中间还要有正气,立场公正。他说一个知识分子,要养成弘与毅是基本的条件。为什么要养成这两个基本条件呢?
因为一个知识分子,为国家、为社会挑起了很重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这个道是领导,也是指道路。 责任担得重,前面人生的道路、历史的道路是遥远的、漫长的。 社会国家许多事,要去挑起来,走这历史无穷的路。 所以中国过去教育目的,在养成人的弘毅,挑起国家社会的责任。 我们现在的教育,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于是“生活就是教育”
,由此一变而成“现实就是教育”了。 换言之,“知识就是钞票”
,学一样东西,先问学了以后能赚多少钱。所以我国文化中古代的教育精神,和现在是两回事,两者处于矛盾状况。当然,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在我看来,是要变的,要回转过来的。 不过在变、在回转过程夹缝中的我们这一代,几十年来实在很可怜。 但是我们对未来的还是要认识清楚,将来还是要走上这条路,这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下面的话是引伸,一个知识分子,为什么要对国家社会挑那么重的责任?
为什么要为历史、为人生走那么远的路?
因为一个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仁”
就是他的责任。什么是仁?
爱人、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爱天下。 儒家的道统精神所在,亲亲、仁民、爱物,由个人的爱发展到爱别人、爱世
430
泰 伯 第 八714
界、乃至爱物、爱一切东西。 西方文化的爱,往往流于狭义;仁则是广义的爱。 所以知识分子,以救世救人作为自己的责任,这担子是挑得非常重的。 那么,这个责任,在人生的路途上,历史的道路上,要挑到什么时候?
有没有得退休呢?
这是没有退休的时候,一直到死为止。 所以这个路途是非常遥远的。 当然,要挑起这样重的担子,走这样远的路,就必须要养成伟大的胸襟、恢宏的气魄和真正的决心、果敢的决断、深远的眼光,以及正确的见解等形成的“弘”
、“毅”两个条件。上面几节连起来,是用曾子所讲的学问修养,来说明孔门所传学问的道理、方法与目的。 下面又是文章的另一波澜起伏。
文章自己的好
说到写文章,我曾和年轻的同学们谈到,为什么写不好文章:一开头面对稿纸,已经害怕了一半,手里拿起笔又害怕了一半。 笔和稿纸齐全了,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原因是在自己心里老想“我现在写文章了”
,那就写不好。 其实写文章没有什么道理,拿到纸笔先不要当作自己写文章,当自己放屁好了,爱放什么尽管放,想到就写。 完稿以后,放下笔,自己再看,对与不对再作修正。 就像房屋中的家具一样,椅子放得不对,把它搬一搬,桌子的位置不好,搬一搬,几次一搬就对头了。 各个都会写文章,大家都说怕写文章,或说
431
814论 语 别 裁
你的文章好,我的文章不好。 写不好文章,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