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1/4 页)
以下正文:
匈奴人的后方不稳定,三人虽然看清匈奴人的这个弱点,可一时却有种无从下手的无奈感。毕竟自己这方的情况摆在这,兵力的严重不足,让他们在思索对策时都有种捉襟见肘的无措感。
正在三人苦苦思索对策之时,贾诩却是兴奋地叫了出来。
孙胜和蒯越两人当下心头一喜,双目灼灼地盯着贾诩,迫不及待地催道:“文和,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贾诩一脸红光,激动地说道:“主公,我军兵力不足,可您忘了我军还有一个盟友吗?”
听了贾诩的话,孙胜却是没有任何喜色,脸上的笑容也僵硬了,自己的盟友自然就是身在武威的马腾,对于自己的这个盟友孙胜自然不会忘记,相反,他时时惦记着马腾。
时时想着马腾,却是时时提防着他。虽然马腾表面上是跟自己从属关系,他马腾的儿子马超更是在自己手中,可孙胜不认为马腾就会听自己的话。
而且,上次自己设计吭了他之后,孙胜心中更加肯定,马腾绝对不会为他所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胜祈祷马腾不趁机造反来报复自己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还会主动把进攻自己的绝佳良机告诉马腾呢?这不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吗?
蒯越虽然来的时间还短,可孙胜的那几次计策他是再熟悉不过,他本来就是冲着孙胜这样的决策才来投效的现在显然也同孙胜一样,两人都想到一块去了
两人同时皱起了眉头,一脸疑惑地看着犹自老神在在的贾诩,孙胜率先开口问道:“文和,本将与马腾的关系,你肯定清楚,为何你会认为马腾会出手帮我呢?”
“主公此言差矣”贾诩收起笑容,正容答道,“难道主公认为此次马腾出兵为的仅仅是主公一人?”
“呃”孙胜愕然,一时说不出话来。他被贾诩这句话给问住了,显然,这一次他太把自己当回事,太不把马腾当回事了
蒯越也是若有所思,低头沉默,不再言语。
贾诩这话的意思已经是把这一次对匈奴的作战提升到了整个大汉的战斗,已经不是孙胜一个人的战斗了
不管贾诩是发自内心的还是为孙胜寻找借口,一旦把这一次与匈奴人的战斗提升到整个大汉与匈奴之间的战斗高度,这场战斗的意义就不仅仅关乎到孙胜一人
每一个大汉子民都有义务抵挡匈奴人的袭扰或许,以前的孙胜并不能代表整个大汉,但现在却不同了孙胜手中握有刘辨这张王牌,或者说孙胜代表着大汉皇帝,再退一步,作为大汉的大将军,孙胜与匈奴人之间的这场战斗,完全可以提升到两个民族,两个国家间的争斗。
汉民族毋庸置疑,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但她是一个奇怪的民族。在没有外患的情况下,她内部可能会出现很多纷争,会有许多的内忧但一旦有强敌出现,试图来征服或者来打击汉民族,这个民族又会爆发出无比的能量,空前的团结统一,把矛头一致对外
所谓攘外必须安内,这句话在汉民族面前似乎是一句多余的废话,因为在外敌出现之前,每一个汉民族子民早已是握紧手中的长枪,摒弃以往的恩怨,枪头一致对外了。
先把外人给赶跑,我们再内部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才是汉民族的真实写照。
这一点对于这个民族而言,是优点还是缺点?没有人能够一口断定,因为,在判定这个现象的优劣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前提
不过,对于现在的孙胜而言,汉民族这个奇怪的特性无疑是有利的
对于这一点,孙胜要比贾诩和蒯越都看得透,毕竟在三国之后,汉民族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经历了太多太多。而汉民族的这个特性,更是至始至终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腾固然跟自己有仇,甚至是恨透了自己,但是在这种民族大义面前,没有一个人会公然反叛自己的民族这一点对马腾的信心,孙胜还是有的。
当然,为了让马腾“就范”,孙胜要采取的措施还是要有的。首先,也是必须的,正如贾诩所言,必须把这次战争升级到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那么,孙胜必须假借刘辨的名义来向马腾求援。
其次嘛,孙胜还必须先许以马腾些甜头,毕竟重赏之下出勇夫,虽然这是马腾的义务,但增加点彩头,更能增加马腾的战斗力不是?
沉默许久,孙胜还是出声打破了沉默:“文和所言极是,是本将眼界狭窄了既如此,就有劳文和拟一份诏书给马腾将军,务必让他以大义为重”
“主公,此举事关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