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页)
十月八日下午,游击队员的假期还没渡完,噩耗便又传来。
一千多人的国民党骑兵从天而降,首战便将驻守喀什河桥头的司令部卫队悉数全歼,连一个送信的都没让跑出来。
骑兵团长罗田才率军冲过大桥后,便一路追杀游击队司令部。但是无论罗田才再骁勇,却始终追不上法提赫司令员迅速撤退的步伐。
失陷了仅仅一天一夜的巩哈县城,就变成了一座死城。国军的骑兵离开县城不到一星期,法提赫率领游击队卷土重来,不到二十天时间,游击队便有了近五千人的规模了,成为一支无人敢小视的力量。
秋天才过,深山里初冬肃然己到,山野林间己是白雪皑皑。
重新占据巩哈县城的游击队,在苏联方面的支持下,己经建全了军事组织领导机构。八十多人的顾问团充实到了各级军事机构担任军事领导。大批枪支弹药源源不断地充实到游击队里来。游击队下属三个支队,九个大队,名符其实地成立了《巩哈革命军第一旅》。依提别克和艾尼兄弟二人都己经升至为支队长了。
三个支队步骑混编,统一指挥,改变了以往长枪队、短枪队、马刀队和大棒子队的编列方式。从表面上看,己经初具现代军队的雏形。眼下这支部队的最大问题,就是组织纪律性的加强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了。
游击队分开驻扎,一支队驻扎在阿吾勒鹰嘴岩麻扎大桥附近,距伊宁市区仅七十公里左右,极大拓展了游击队进攻防守的战略空间。二支队挺进东北,彻底卡断了伊宁与精河之间的联系通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形成三面合围,聚歼伊宁守军的态势。基本上实现了苏军顾问团们的战略设想。
阿吾勒麻扎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水之间一条山道穿行之中,近百米宽的大河水流湍急,故因未到冬季严寒时节,所以河水也不曾封冻。
一座木制大桥横跨其上,这里是往来商旅行人的必经之路。过的桥来,桥北头近千米处便是高约数千米的连绵群峰,两山对峙的峡谷,是通往东五县的唯一通道
狭窄弯曲的峡谷通道两旁浓荫遮天蔽日,沟内怪石磷峋奇峭。
峡谷口上方,一块巨石横兀东西,象一只巨鹰侧目而视,人们习惯地称其为鹰嘴岩。
鹰嘴岩下有一个岩洞,口小肚大,洞里曲里拐弯,深达数百米。山洞里冬暖夏凉,古往今来,这里就是官家们屯兵、驻兵之地。因为此地群峰连绵不断,鹰嘴岩主峰象一只巨碗,又象一个坟包,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这一战略险地叫做为“阿吾勒麻扎。”
仅仅在半个月前,这里还是国军一个守备连的驻地。
漂亮的哈萨克新娘接亲的马队从这里路过,贪酒好色的连长依麻目提非要请新娘到连部“喝碗茶,坐会再走。”其结果可想而知:连长被杀,士兵被俘,游击队一支队顺利进占了阿吾勒麻扎。切断了伊宁与东五县的陆路要道。
马伯龙两次派兵攻打,都是大败而归,阿吾勒麻扎失守,成了马伯龙的一块心病。
司令部作战处的桌子上,摆着一幅巨大的沙盘、摊着一张地图。
马伯龙对着一拨军官在交待战前准备:“地形复杂险要、易守难攻。唯一的通道就是那座木桥,游击队在桥下安装了炸药,又在崖下设置了火力点。即使少数部队过了桥,从桥头到峡谷口的一千多米的开阔地就成了士兵们的死亡地。这里的工亊防御效果如何?恐怕不用我来说了,因为工事就是我们自己修的。法提赫的游击队之所以把指挥部设在洞里,也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射程远的曲射火炮无法击中目标,直射火炮又因目标距离太远,无法达到射击目标。前两次进攻失利,都是这个原因。加上我们是骑兵,擅长开阔地带野战,在鹰嘴岩这样的地带作战,骑兵的威力根本无法发挥。所以今天请各位来,就是想请各位就此仗如何打,发表自己的高见!”
作战室里,众说纷纭,但无一人提出象样的建议。
墙角里坐着的,来给司令部送信的马志武起身报告:“马将军!我可以发言吗?”马伯龙点头:“说吧!”马志武在众人注视下,走到桌前,用手指着沙盘上的鹰嘴岩问道:“从岩顶到洞口标高距离多少?”参谋回答:“一百六十二米!”
志武对父亲说:“我有办法了!法提赫游击队的注意力在这座桥和峡谷口的防御上,从敌人兵力和火器配备方向上可以看出来。硬碰硬吃亏的事咱们不能干。
绕开它!我们从后山绕到山顶鹰嘴岩上方,用绳子把人放下去,直捣指挥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