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第1/4 页)
还来不及。
“我这边第二波匈人也快了,还是迁去岭南?”岭南现在就是个大工地,修路造码头,人手极度短缺。
之前的雪灾,匈人也是受灾严重。顺阳这边开春的时候戒备森严探马不绝,就为了防止打仗。
结果不出所料,匈人们果然来了。但是他们不是来打仗的,而是请求“兄弟”帮助的。
要不是之前已经有了内附的先例,守城的官兵差点破口大骂:谁特么跟你们是兄弟!
匈人们很自来熟:大家不都是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嘛?乌黎先祖在上,咱们都是一家人!
然后经过了一番谈判,匈人们就被接进了榷场。那儿划出了一片地方,把他们安置/看管起来,然后教授周话。学的好的先迁徙安排,学的差的留校察看……
“少少的迁一点过去当障眼法吧?一个地方匈人太多了不是好事。我偷偷送点人去南海。”南海是岭南以南,他们自家建造码头的地方。那里的人手才真叫缺。
“行,我把人分一分,剩下的写个折子递上去,让他们自己分。”大周这些年就没什么真正风调雨顺过的时候,人口是个大问题。大量迁徙匈人肯定不行,但是少少的迁上十几二十个人,完全没问题。
来内附的全都是些小部落,能有个两三百人顶了天了。他们根本就不担心没处安排。
在他们把大量的匈人往东南方向迁徙的时候,东部地区也有大量的老百姓在往西部迁徙。
这些人大部分是手工业者、账房、掌柜、做小买卖的货郎、一部分落魄书生、各种匠人等等,可以说遍及各行各业。他们也不是有组织的,而是……
“我家大郎在西京安顿下来了,咱们一家就跟着搬过去。”
“在下一个屡试不第的书生,承蒙学校看得起,聘了当先生,去给人启蒙。”
“听说顺阳有开给匠人的学校,还是王爷办的,咱得去长长见识。”
各种各样的理由汇集在一起,东部地区在回过神来的时候,突然发现少了很多人!
皇上头疼得很,刚把刺头拍下去几个,自己到底也伤了点皮肉;这会儿还没缓过来呢,怎么又弄出这种事?
“父皇,要不儿臣再去一趟顺阳?”他看过小皇叔给写的信了,好像又多了很多好玩的东西。他要带着松松和苗苗一起去,顺便看看没良心的雪雪。
作者有话要说: 小田田(*  ̄︿ ̄):要完美掌握揍兄弟的力度。
毛毛╭( ???)? ??:窝教你。
小田田(⊙3⊙):你别下手,那两个废柴,随便一拍就散架了。
毛毛╭( ???)? ??:那窝去教他们,练练结实。
田弟弟们/(ㄒoㄒ)/~~:大嫂,求放过!
第一百八十一章 喝杯媳妇茶
太子的提议可谓正中皇上的下怀。
倒也不是认为原因真的就那么需要调查,年头上的罢工历历在目,他们还不至于那么健忘。西部的发展这几年却是迅猛,但是他们也不惧。西部能从他们东部抢人,等朝廷稳当下来,他们照旧能把人从西部吸引过来。
树挪死,人挪活,一潭死水有什么意思?人呐,就是得多走走看看。
当太子的时候,还能多多出去;等当上了皇帝,再想走出宫门就难了。而且如今刚发落了几个大头,朝局略微有些不稳,太子出去了也好,至少能分散掉一些注意力。
“这次就别带孩子了,把孩子们叫过来,让你母后带几天。苗苗的课业不能耽搁。”宫里面比路上要安全得多。
太子想了想,点头:“行,那就劳烦母后照顾了。”几个孩子带起来可不轻松,他得回去先跟松松商量一下。
周家父子很效率,当天就拟定了随行的名单,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就宣布了消息,又因为大臣们的意见,对随行人员进行了一番变更,隔了一天就出发了。
因为前一次顺阳之行的垫底,朝臣们都知道去顺阳并不是什么苦差事,而是真正能够学到东西的,也是能够在太子跟前刷脸的重要机会。再说,如今朝局动荡,不想牵扯进去的官员,面对着这么一个能够避开的机会,简直是你争我夺。他们还遗憾这一次不能带家眷,简直恨不得搞一次全家游。
田老爹到京城的时候,正巧赶上太子和众官员出行。哪怕在糙汉太子的要求下,所有人都已经轻车简从,但是架不住人数众多,还有随从护卫等等,所以车马还是不少。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