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页)
:
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不久,这首诗传到了京城,章惇见了,嫉妒异常,他恨恨地说道:“你不是‘春睡美’吗?我偏偏要让你睡不着觉!”于是,在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四月十七日,朝廷下令贬苏轼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署公事。
琼州即现在的海南岛,在当时是一片蛮荒之地。对于六十二岁的苏轼来说,这一次贬谪是一次迫害性的流放,苏轼闻讯,准备抛骨琼州,不拟生还。他的这种心态,在他的许多诗文里可以看到。
唐伯虎绘并题诗的《东坡先生笠屐图》石刻像
但苏轼到琼州后,却以坚韧超脱的态度活了下来,并为海南岛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使当地人有了大批的举子,就是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对海南岛的居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苏轼遭贬不幸,却是海南岛的大幸。
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二十四岁的哲宗去世,宋徽宗赵佶即位,他想调和新旧两党的关系。在苏轼被贬琼州三年多以后,被诏还朝。在还朝的途中,苏轼每到一处,都有大批的文人学士和无数的百姓夹道欢迎,想结识或是一睹这位文化巨人和数朝名臣的风采。公元1101年,苏轼病死于北归的途中,死时,京口驿馆四周一片哭泣之声。
苏轼一生纯白,绝无机心,更不玩权术,由此而使他在仕途上经历坎坷,几遭杀身之祸,但正是因为他不通权术,他才成为任何权术家都无可比拟的千古名人。历史的公正,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苏轼的诗、词、文、赋以及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巨大的意义,他以超越的情感来关照艰难生活的生命态度,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至于不屈己阿人、不媚俗附贵的正大人格,在中国文化史上更是一直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历史毕竟还是公正的,人们并不因为苏轼一生多遭贬斥就对他怀有偏见,也不因为他一生多不得势就对他置若罔闻,而是能实事求是评价他一生的功绩,给予了无限的尊重和赞扬。至于迫害他的那些人,都像小爬虫一样灰飞烟灭了,如果历史还能记起这些人的话,那是因为苏轼,仅只是因为他们迫害过苏轼而已。借此传名,也可谓怪诞了。
。 想看书来
政坛上的奇人逸士(1)
俗人庸人、英雄烈士、志士仁人、圣贤俊良以至奇人逸士,前者多多而后者少少,至于奇人逸士,可谓世不一出,如凤毛麟角,只能自待其来而无处寻觅。
奇人之奇,就在于无世俗之累,入世可经天纬地,出世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不为穷困所忧,不为闻达而喜,不论穷困还是闻达,均无所累,常得率性而为。借用今天时髦的话说,那才真叫“潇洒走一回”!
只是当今之世,媚俗入骨者却偏偏要装出一副清气泠然的模样,浑身铜臭气却偏偏要做出一副绅士的派头,孰不知,如果划分“阶级成分”的话,他们只能归入俗人庸人的阵营中去,且是其中的下焉者,如想和奇人逸士攀缘,恐怕还要“十世修行”!只是奇人逸士太过遥远,时下之论,“贵族”一词时髦得很,阿猫阿狗披上冠带,据说也成了贵族。其实,奇人逸士才是中国传统贵族精神的代表,在他们身上积聚着真正浓郁的贵族气息。至于今天自封为“贵族”的新贵族们,实在是身外无处不贵族,唯有精神不贵族!
元末明初的刘基,是一位奇人,在改朝换代之际大有作为,为明朝铺设了一条开国之路。刘基是一位传奇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丰富多彩,什么能掐会算,什么呼风唤雨,简直有些像《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军师公孙胜,至于冒他名而出的风水勘舆之作以及预测祸福的《推背图》之类,更是比比皆是。如果剥去这些虚幻迷离的色彩,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可以看出,刘基是一位学者、军事家、政治家和独立特行的智达之士。
刘基像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其家庭为耕读传家的正统地主家庭,浙江自宋以后就成为文化教育十分发达、才杰俊秀迭出的地方,素有“千山千水千秀才”之称。刘基的祖先原是丰沛人氏,在宋为官,后随南宋南迁,落脚浙江青田,到刘基的祖父这一代,还做南宋的太学上舍,并且博学多智,通晓天文地理,为人正直仗义,曾经组织过反元起义。刘基出身于这样一个较有名望的家族。自小耳濡目染,树立了建功立业的大志,也造就了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