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第2/4 页)
真人想召俞和重回罗霄之类。
可金犀上人毕竟不是罗霄弟子,老道士那番话里有真有假,根本用意还是试探俞和的心思。而夏侯沧却是鉴锋与宗华两位师伯跟前的红人,肯定对罗霄师长们的本意知之甚详,所以从俞和的心底里,还是想听听这夏侯沧又会是如何说法。而且人家已经把宗华真人给抬了出来,于情于理于道义上,俞和终还是要念几分情面,把话听完才好走的。
于是他一摆手道:“师兄请讲,俞和洗耳恭听。”
夏侯沧脸上浮出一丝喜色,他也辨不清扬州的方向,就只拢手朝头顶一拜,然后说道:“虽然宗华掌院师尊在西峰思过崖闭关,但自从他醒悟了过错之后,心中却时时惦念着师弟。师弟有所不知,那清微院、天罡院、纯阳院、法正院的弟子受了宗华掌院师尊的谕令,轮番下山,走遍九州,但求寻访到师弟的下落。后来终于发现师弟你隐居西北,宗华掌院师尊大喜,本想等五年出关之后,亲自去西北见面师弟,但又得知你化身凡俗酒肆中的小厮,便估计你的心中还有怨恨未消,是想在红尘俗世中躲避,不愿面对昔日种种。于是宗华掌院师尊也就没去打扰你,而是一一嘱咐门下弟子,说若有一日见你重执长剑,必定要将他的心意如实转告。”
“宗华掌院师尊说:红颜祸水,常使英雄摧眉折腰,他已铸成大错,唯盼你将来莫要重蹈覆辙。你若不愿重归宗门,他也不勉强,但记得八百里罗霄终是你的家。而你若能尽释前嫌,再列罗霄道籍,那三百年后宗门大器,定许于你手。”
俞和听完这番话,口中嘿嘿一笑,反问道:“夏侯师兄,俞和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从未想过要执掌罗霄宗门大器,师伯以此来劝俞和回山,实在是大大的文不对题。想问这话到底是宗华掌院师伯说的,还是师兄你的一面之词?况且今日之事师兄也在当场,那华山仙宗的金霞上人指明俞和乃是魔宗奸细。敢问师兄,仅以罗霄剑门之势,能不能不顾千夫所指?能不能容得下俞和这个叛道侍魔之人?又能不能为我洗清冤屈?若他日有蜀山、青城、终南、昆仑、海外三岛、五岳仙宗等道门大派前来扬州堵门,那是罗霄剑门的基业重要,还是俞和此人重要?”
俞和之所以不信夏侯沧的话,并且立即言辞犀利的反问回去,其因有二。
首先,宗华真人熟知俞和的秉性,如果真是宗华本人想召俞和回山,那么他只消逐走方家仪,再找个人去顶替云峰真人炼剑,俞和必定心中感恩,说不准就会重返罗霄。而什么许以宗门大器的说法,虽然的确十分诱人,但只有夏侯沧这般,才会将罗霄掌门之位看得极重。俞和如今见多识广,看惯了大宗大派,扬州罗霄剑门在他眼里不过是个二流仙宗罢了,也未有多了不得。如果他真想手握权柄,只消去终南仙宗点点头,谋个太上长老之位易如反掌,那身份可就比罗霄掌门要显赫得多了。
然后,如果夏侯沧是真心邀俞和重返罗霄,以天罡院大师兄的心思之深,算计之精,审时度势,断不会在这个是非难辨的节骨眼儿上提出来。这要是俞和一口答应,那罗霄剑门就等于是坐实了包藏魔宗奸细的罪名,大九衍降魔圈再妙,也挡不住上古道门大宗一击,谁会去做这触犯众怒、惹火上身的事情?
于是俞和连环发问,问得夏侯沧有些语塞。这位天罡院大师兄眼睛一转,忽然伸手在怀中好一阵子掏摸,取出了一片镶金玉符,捧在掌心里,对俞和说道:“师弟如若不信,此有鉴锋掌教师尊与宗华掌院师尊的联名令谕一道,其中言明罗霄弟子见到俞师弟,当代传他们两位的心意,师弟拿去一看便知真相。”
说罢,夏侯沧却并不将玉符递来,而是抬了抬手腕,那意思是希望俞和自己过来取玉符。
就这一下,俞和以神念捕捉到了另一丝怪相,让他彻底明白了夏侯沧的险恶意图。
其实方才在夏侯沧说到“许以宗门大器”时,这位一心想要成为罗霄掌门的天罡院大师兄,就暗暗咬了咬牙,似乎话说得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的意思。
俞和本来以为,这是因为夏侯沧心中还是放不下罗霄掌门之位,所以对宗华真人的心意有些腹诽所致。但当夏侯沧再取出镶金玉符时,只见其深了口气,眼中忽然有一丝微不可查的寒光隐没,似乎他是在极力按捺心中的情绪,而且对手里的这片玉符,正寄托着很大的期望。
其实从两人甫一照面开始,俞和就根本不信夏侯沧能在此无名之地里一尘不染,所以始终都在暗暗戒备。这时再一看夏侯沧露出如此诡异神情,俞和立刻知道这片玉符中必定暗藏玄机,而且那说不定就是一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