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棒球赛传奇明星特德·威廉斯(Ted Williams)身上学到了不少。
特德·威廉斯在他的《打击的科学》一书中,把所有打击区域划分为77个框框,每个框框相当于一个棒球那样大。他的经验是,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的框框时,他才会挥棒打击。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保持40%的超高进球率;反过来,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是勉强去挥杆,进球率最多只会达到23%。
巴菲特在这里真正想说的是,投资者只有耐心等待自己非常满意(包括质地和价格都非常满意)的股票,这时候伺机出击,才会取得最佳投资效果。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2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和查理·芒格这种小心谨慎的态度并不是原来就有的,事实上他们非常喜欢投资股票,但要求投资价格必须合理。他回顾自己61年的投资生涯,其中大概有50个年头都会出现这样的机会,并且相信以后还有很多这种机会。
巴菲特的选股要求是,年投资收益率税前能达到10%的机率要相当高,这样在扣除企业所得税后,净投资收益率就能达到~7%。如果达不到这一最低目标,那么他宁可把现金放在账面上只拿1%的年利息,也不会去进行投资。巴菲特解释说,这是因为“成功的投资本来就必须要有耐性”。
巴菲特根据这种方法挑选出来的股票,每一笔成功率都非常高。他在2002年回顾说,只要你把资金集中投在少数几家财务稳健、具备竞争优势和德才兼备的经理人所经营的上市公司身上,并且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这种企业,那么根本不用过多考虑眼下股市的涨跌,这时候的投资出现损失的机会相当小。
以伯克希尔公司为例,在截至2002年的38年中,如果扣除通用再保险公司和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投资不算,投资亏损的笔数只占总投资笔数的1%。也就是说,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投资,失败率只有1%。
从巴菲特的投资风格看,他确实是不关心股市一时涨跌的。巴菲特信奉长期投资,而且从公开资料看,巴菲特的长期投资期限动辄十几年、几十年,这样的耐性大多数投资者根本做不到。这也恰好从反面证明,成功的股票投资需要比拼耐力,否则巴菲特也无法取得这样的成功。【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要有耐心,暂时的下跌不但不可怕,而且还是买入股票的好时机。他说:“我们把股票市场当作财富重新分配的中心,而钱通常由积极分子手里流到有耐心的投资者手里。”
股价涨跌并不是最重要的
有时候我父母这样评论我:“伯克希尔股票大约上升了4个百分点——很不错!”或者“怎么回事?上个星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市场价格和对我们这种多数股权的评价是不相关的。在1967年末,我们对于伯克希尔公司股票的估价在25美元,而市场价为20美元;1968年末我们的估价是31美元,而市场价为37美元。不论市场价是15美元还是50美元,我们的经营方式没有什么不同。你付出的是价格,而你得到的是价值。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尽量不要去关心眼下的一时涨跌,因为股价涨跌并不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中付出的是价格,而得到的是价值;股票的内在价值才是真正需要关注的,价格只是一种基本参考。
巴菲特在1969年1月22日的一封信中举例说,股票投资是盈利还是亏损,着眼点要放在企业经营上。例如就伯克希尔公司来说,根据巴菲特的估价,1967年它的内在价值相当于每股25美元,而1968年则增长到了每股31美元,这是最重要的。投资者如果能看到这一点,那么股价无论如何变动,投资者都可以放心无忧甚至可以暗中偷笑。
他说,投资者如果一定要看股票价格,那么当伯克希尔公司1967年每股价值为25美元时,它的股价只有20美元,这时候拥有该股票的投资者根本就不必惊慌,如果有条件,还应当大量买入才是;相反,当1968年该股票价格涨到每股37美元时,希望买入该股票的投资者倒大可不必追涨杀入,这时候更应该考虑到投资风险,如果感到有必要,应该卖出该股票才是。
香港经济学家*认为,巴菲特信奉长期投资策略,所以不能用短期得失来评价巴菲特的投资成败,否则就无法得到正确结论。就好像你不能用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来衡量长跑运动员一样。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策略是和长久稳定的股市发展相匹配的。也就是说,只有股市长期稳定,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