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才多艺,精通音律,创制了天下第一首国歌——《承云》,用来祭拜上天和祖宗。
他的侄子叫帝喾,同样是位有名的帝王。他继承颛顼的大业,严于律己,善于处理政务;尤其以讲信用著称。最值得称颂的是,这两位帝王养育了许多优秀子孙,舜和禹是颛顼帝的嫡系后代;尧、后稷和契则是帝喾的儿子。其中,后稷被分封到西塬,成为周部族的始祖;契分封到商丘,成为商部族的始祖。最有名的当数大禹,他辅佐大舜治理中原,是个家喻户晓的治水英雄,又称得上治水专家。当大舜帝年老体衰的时候,选拔禹来做自己的接班人,并将三件传国重器交给了他。禹不负重托,继续疏导九河,最后倒在治水工地上。
禹的功勋不可磨灭,但他在苟延残喘之际动了大大一份私心,竟然违反公推天下共主的惯例,悄悄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自然,那三件传国重器也落入启的手中。
在治水过程中,禹顺着山势疏通河道,又依据高山大河的走向和分布,重新划定了九州的疆域,并根据土地的肥瘠定出贡赋的等级。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都有明确的疆域和贡赋。荆州靠有大江,需进大龟以作占卜之用;冀州因壶口、太岳之南黄河东走,又有漳河横流入黄河,土壤白细柔软,贡赋为一等;兖州疆域在济水黄河之间,山地种桑养蚕,人皆迁于平地,土黑且肥,耕作十三年后,贡赋与其他八州持平。禹在九州分设五个纳贡区,其地域延伸到分别距京城五千里的地方,进贡路线均可通过水路转达京城。每州设十二位长官,即诸侯国,每个诸侯国辖有五十个不等的部族方国;每五个诸侯划分一个大区,设立诸侯长,统筹服役纳贡事务。诸侯长称伯侯,统辖二百个不等的部族方国。九州之内占有了江河湖海延伸的土地、山峦,其余蛮荒不毛之地被戎、狄、羌、羝等夷族占有。那里条件恶劣,人数不多,虽然是炎帝后裔,大禹便睁只眼闭只眼,置之不理,料定他们翻不起大浪。他认为自己的威望足以改变传统的禅让制度,可以把天下毫无顾忌地传给自己的儿子了!
大禹为了躲避天下人的指责,公然演出了一场闹剧:他当着众人把帝位禅让给益,又罗织罪名,暗中指使启把益杀害了。启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大夏王朝。禹和启父子的行径,遭到天下人的笑骂:“禹传子,家天下。”
启登上王位后,尽把天下财富据为己有,包括三件传国重器,从此不再公开于世,成为帝王的一己家私。
从此以后,老祖先们用智慧和心血得来的圣物被帝王一脉占有了,成为他们子子孙孙传承家国的传家宝。为了掩人耳目,遮挡天下人的质问,他们极力掩饰圣物的存在,宣扬“天下为家”是上天的旨意,愚弄庶民的无知和善良。
大禹原本是个英雄,长年在治水工地上奔走,熟知地理,通晓天象,并且深谙龟图包含的玄机,洞彻天地万物衍生变化的规律,为了那个大私,竟然改变了千古的格局。
在大禹一手导演这场历史悲剧后,精明的后稷看出其中的玄机,对益的被杀没有多说一句话,反而站到启的大旗下面,山呼万岁。
后稷祖祖辈辈在尧、舜、禹三代帝王身边担任农官,不仅对龟图了如指掌,且同样通晓天象和历法。他见大局已定,无力回天,表面上做出一副与世无争的顺从状,事后悄悄隐退,找个借口带领自己的部落迁徙到西塬,和戎、狄杂居繁衍,重新立国去了。他的子孙逐渐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成为夺取天下的重要角色。
同时,在商丘一带兴起的商部落也逐渐强大起来。历代商王的名字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天干:比如王亥、大乙、武丁、帝乙……王亥是商部族早期的一个首领,和夏王泄是同时期人物。他很善于经营之道,带领部族的人们养牛、驯牛、贩牛,使他的部族很快富裕起来。等到“王亥服牛”有了剩余,他又带领部族的人去其他部族以物易物交换商品(所以,他被后世称为商人从事商业经营的鼻祖,或许并非妄谈)。后来,王亥在贩牛过程中为了一个女人与其他部族发生争执、械斗而被谋杀,“两手、两股、胸、首、齿,皆断异处”,他的遭遇极其残忍和悲壮。因此,引发了一场更加残忍和血腥的征战。他的侄子率领商部族进行报复,并且灭掉了那个谋杀王亥的部族,由此开始了商部族的崛起。到了商汤执政的时候,商部族不仅对大夏王朝构成了巨大威胁,而且具备了推翻大夏夺取天下的实力。
商汤是一位有作为的明主。他看到夏桀昏庸无道,民心丧尽,一击即破,但他没有贸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