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青木藤兵卫
负责看守野川所的“戒护队”队长,性格残暴,几乎到达变态、疯狂的程度。
伊藤英明
善良的日本教官,俳句爱好者,在工场中与孟松胤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友谊,关键时刻多次掩护孟松胤渡过难关。
【作者简介】
天歌,原名马瞻,男,1964年出生,江苏苏州人。长期从事写作,自1980年代开始发表中短篇小说和IT类文稿,近年开始长篇创作,著有长篇小说《上海黑帮》(二部)、《大越狱》、《混社会》等。
楔子
“龙虎牌”万金油虽非万能的灵丹妙药,但对付油漆确实颇有奇效。
天气已经热得令人团团转,可“野川所”内的囚服却始终不换,所有人身裹臃肿的冬衣,看上去比孵蛋的母鸡还要辛苦。大伙猜测说,日本赤佬肯定是基于节约棉纺制品的考虑,想让大家从棉衣直接向夏衣过渡。
孟松胤脱下自己身上的灰蓝色囚衣,捧在手上仔细端详。
囚衣没有衣领,也没有纽扣,靠胸前的两排布条打结维系。胸前的四位数编号是一小块缝上去的白布,很容易将其撕去,但后背上那个碗大的“羽”字则是用糙白漆印上去的,即使用利刃也无法彻底刮除。但是,现在仅仅在字体上涂上一层万金油,不过半个钟头的功夫,漆皮果然开始起皱、翘脱。
“孟夫子,这万金油真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啊,咋就这么管用呢?”老鲁惊喜地一拍大腿。
“里头含有桉油精、丁香酚和氨水之类的挥发成份,能对油漆起到分解作用呗。唉,不把这个羽字去掉,肯定跑不多远就被逮住。”孟松胤边说边用指甲猛刮漆字;他是个长着一张长圆脸的年轻人,看上去眉眼清秀带有浓重的书卷气,但眼下面黄肌瘦,显得十分疲倦。
指甲过处,漆皮纷纷脱落。
“今天是咱们最后的机会了,砂锅里捣蒜,一锤子买卖!”老鲁从口袋里摸出一段比半根筷子稍长的扁铁,在铺板上蹲了下来。“乘现在枪兵还没上岗,我先把木板撬松了再说吧。”
扁铁通体呈灰不灰、蓝不蓝的色泽,顶端被打磨成锋利的刃口,虽然看上去有点不三不四,但说它是件宝贝却一点也不过份——整体由四氧化三铁①锻打而成,而热加工时的温度又绝对不可超过770度的居里点②,否则就无法作为顺磁物质吸收金属探测仪发出的电磁波。日本人的金属探测仪虽是由普通军用探雷器改装而成的简陋装置,模样十分寒酸,但灵敏度却不可小觑。想当日,老鲁身怀这件宝物闯关带进号房,毫不夸张地说,真是冒着被枪毙一百次的生命危险。
①具有磁性的氧化铁。
②物理学家居里发现的物理特性,物体在铁磁体和顺磁体之间转变的温度。
号房宽约三米、长约十米,但屋顶奇高,竟有五米开外。占据整个室内面积三分之二的,是一块看上去铺天盖地的巨型铺板——宽约二米,长约九米,高约五十公分——这块夸张的铺板由一排结实的水泥墩支撑,坚固的程度堪与一座真正的桥梁媲美,即使一辆坦克驶过,怕也不会坍塌。
铺板由坚韧的水曲柳木条呈契口形式铺设在水泥板上,没有使用一颗铁钉,也就是说,只需撬出紧靠南墙的第一块,所有的板条将随之松动,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全部抽出。
“这玩意儿也挺好使!”老鲁用扁铁的刃口使劲凿挖木条的边缘,原先凝重的神色顿时轻松了不少。“小鬼子肯定做梦也不会想到,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号房里居然藏着这么一件宝贝。”
眼看进展顺利,原先在铺板上靠墙蹲成一溜的几名汉子忍不住围上前来察看。
号房内所有的人分成两拨,一半坐在铺板上,一半坐在过道里,连孟松胤和老鲁在内,总共是十五个人。
事实上,其他人虽然一声不吭,可并非全都闲着。
号门边,有人把耳朵紧贴在铁门上,仔细聆听门外走廊上的动静;墙角边,有人目光灼灼地监视着头顶上的窗户——南墙上离地三米的地方开有一扇窗户,竖着一排手指般粗细的铁栏,看上去活像一张大嘴在半空中狞笑。
窗户的外侧,也就是牢房的外墙上,建有一条长长的空中走廊,日本人只需顺着这条走廊巡视,隔着窗玻璃便能将每间号房内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铁栏之外的玻璃窗可以在空中走廊上开启或关闭,但平时很少打开。现在,孟松胤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两扇玻璃窗,只要破窗时声响稍大,日本兵自然应声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