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4 页)
季子凌说:“韦一进组以后……拍摄的手法和角度与晏导差别非常大,为了保证电影整体风格的统一,我们把晏导通过的镜头又都重新拍了一遍。所以……”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仿佛在组织措辞,过了几秒钟他才接着说道:“虽然职员表上晏导的名字排在他前面,但,《刺杀》是韦一一个人的作品。晏导出事后曾经跟我说,这部商不商文不文的片子,他并不看好,但片子拍出来……”
季子凌没有再说下去,但厉扬早已明白。
这部在晏修眼里商不商文不文的片子,却商业文艺双丰收。不但票房高踞各大院线榜首长达一个季度,而且斩获了本年度国内好几个重量级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创意奖。
之所以没获得最佳导演提名,不过是因为这片子尴尬的换导风波。晏修人品端正,肯定不会将他人的功劳据为己有,但在一众评委眼里,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是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片子来的。
于是——
厉扬在抹了阮青云面子三分钟后,就被阮青云糊了一脸冷嘲热讽。
但不管怎么样,《励志人生》的导演人选算是确定下来。半个月后,影片的前期筹备也进入尾声。片中的其他的配角也相继确定了人选,都是些二三线的实力派演员,不求名气大,只求最适合。
一来厉扬不想花钱请大咖给小破鸟找不痛快,二来这种励志影片不是偶像剧,对演员长相的要求不高。厉扬这么选角,也有种让小破鸟享受一把“众星捧月”的意思。
春暖花开的时候,《励志人生》正式开机。
这是季子凌和韦一合作的第二部电影。两人之前有过一次磨合的经历,季子凌以为自己已经对韦一的拍摄习惯足够了解,然而……直到担纲第一男主,他才真正领教到韦一别具一格的“导演风格”。
Antion之后与之前完全两个人,川剧的变脸都没他快好吗?
前一分钟季子凌还把韦一逗得满脸通红,后一分钟他就被韦一骂傻了。
这部戏,季子凌拍得并不顺利。
虽然这样的人生经历乍听起来跟季子凌很像,但其实,根本不同。
影片开始的时候,季子凌所扮演的主人公容宇十七岁,到影片结束的新千年,容宇已经三十六岁。二十年的人生跨度,他从一个好吃懒坐吊儿郎当的纨绔,变成了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业精英。
但这一切不是一蹴而就的。
容宇十七岁那年秋天,家庭遭逢剧变,父母双双去世。他眨眼之间从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变成了身负巨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他愤恨过、消沉过,甚至一度曾经起过报复社会的念头。但生存的渴望让他在悬崖边生生止住了脚步,也是因为生存的压迫,他开始和那些他曾经看不起的人一样,去百货批发市场批来一麻袋乱七八糟的货物,在街头摆地摊儿。
八十年代初,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早春时代。那时候,无数新生事物在这块沃土上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从物质到思想,从衣食住行到流行文化,都经历着悄然但却剧烈的更迭。姑娘们的衣裳渐渐有了除黑白灰之外的色彩,随着全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人们也不再只把目光对准生活必需品,而有了更多的对于“美”的追求。
在其他摆摊儿的还在卖锅碗瓢盆针头线脑的时候,脑筋活络的容宇进购了第一批“小玩意儿”——有姑娘们的发卡、头绳、小手串、小丝巾,孩子们的喜欢的小木偶、积木、魔方,还有一些精巧的小工艺品,陶瓷小猫、木雕人物、手工绢花、中国结等等,不一而足。
1982年夏天,凭着抢占市场先机的敏锐洞察力,容宇在练摊儿上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两年后,他还清了债务,用攒下的钱开了一家名叫“别具一格”的小店铺,主营小首饰和小工艺品。但这个时候,这些小玩意儿已经不再新鲜,容宇的事业遭遇了第一次危机。
他跑了许多城市,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过两年的功夫,市场已经差不多饱和。但同时他也发现,首饰和工艺品数量不少,但样式却大同小异,缺乏创意。
五年后,他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工艺品加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在自家的店铺直接出售,吸引了不少喜欢新奇玩意儿的年轻人。
就这样,容宇从练摊儿开始,到了两千年的时候,“别具一格”已经是国内有名的小工艺品和首饰连锁店,品牌生产、销售一条龙。
堪称小商品业的一个奇迹。
容宇遭逢剧变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