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见,欲望与本能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本能也不过是被我们所客观接受和承认的一种普遍性欲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而当“欲望”这一赤裸的字眼进化为气质优雅的“需求”,全人类的定力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质的飞跃,因为我们终于意识到欲望本身并不可耻,我们学会勇敢并智慧地正视我们存在与生存之根本。
与欲望相生相伴的另一个词语,则是诱惑。诱惑,是一件很奇怪的东西,如果你单纯地用贬义词来描述它,那么许多由于诱惑而产生的巨大爆发力将被无情地忽略。利益的诱惑点燃了殖民压迫的导火索,诚然,人类的近代史是血腥而又悲惨的,但从今天看去,大机器生产时代的到来正是历史转型的源动力;黄金的诱惑开启了西掘之风,抛弃“拜金主义”不论,这对美国西部的开发来说,无疑是自发性推动器。可以说,诱惑的一面,是毁灭性的迷失;而另一面,则是创造性的契机。╋米╋花╋在╋线╋书╋库╋ ;。。
那么,到底是毁灭还是创造?是迷失还是契机?
答案取决于你的定力!
正如我们所知,欲望的主体是人,欲望的客体却可以是世间万物。小至一草一木,大至生老病死,皆可为人类所求所欲。只是一旦欲望不被满足,正所谓“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麻烦便产生了,欲望升级为诱惑。所以,诱惑既源自内心,又产生于外物。简言之,诱惑源于人类对想要得到却没有得到的事物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贪欲。此时,人类的欲望往往过于剧烈强烈,所谓“贪欲”,是一种不满足感。
人生在世,纷纷扰扰,摆在面前的诱惑太多:名、利、权、色……究竟想要什么,又有多少人能分得清?陶渊明挂印而去,曹雪芹苦心孤诣,杨慎对着行贿之人大声地喊出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声音,与其说他们人格高尚,不如说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其实就是“定力”的体现。而要想在种种诱惑面前拥有一份“定力”,何其难哉!所以,吴承恩老先生才以戏谑的笔调把一个接一个的美女放在了猪八戒的面前,八戒在这些美女面前是丑态百出,令读者观众笑声不断。这笑,其实也是在笑我们自己。与八戒相比,唐僧则可谓是不食人间烟火,其实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慧能对为风动还是幡动争论不休的和尚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一语惊人,静言思之,颇具道理。在世俗生活中,如果心能“定”的下来,想明白你想要的、你能要的,很多事情其实很简单。
精神活动方式,抵抗诱惑的思想力(2)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立志减肥的人来说,像冰淇淋这样的美味诱惑是无处不在;对于职场中人来说,一家公司开出更高的薪水,让你离开已经服务近十年的公司,也是一种诱惑;面对一份唾手可得的私利,只是需要损失一点集体的利益,也是一种诱惑……有时正是这些诱惑让人怦然心动!然而,面对诱惑,到底是一次契机还是一个深渊?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你依靠内心的定力去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否有把握得到。跳槽,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留下来,也或许会收获更高的薪酬与更好的发展前景。
说到底,对于诱惑的处理,要做到审时度势、量力而行。第一,问问你自己的内心是否真正需要——所谓诱惑,诱惑在哪里,它给你带来的利益和价值是什么?第二,想想关联人物——你的一个决定,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利弊影响,程度有多深,他们怎样去承受,而你需要为此做些什么。第三,审视环境,环境支持因素与环境阻力分别是什么,而在现行条件下,达成目的的胜算有多大。最后,你需要考虑自身的实力以及做出选择的后果。
有时候,诱惑常常能让人陷入危机。但危机本身,就意味着危险与转机。心存定力,你就会看清局势、趋利避害;运用定力,你甚至能化危为机、扭转乾坤。
正如,伟人之所以能成就丰功伟绩,缘于他们对内心的认知与把握——他们清楚什么对于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要舍弃的。一颗缺乏定力的心灵是空虚的、游离的,就如同失去了家园的灵魂,他们觊觎着远方的美好,但走得越远便越难回头,最终只会迷失堕落;就像失去了根系的大树,一味地追求着参天的高度,而伸得越高便越缺少养料,等待它们的只有枯萎;就仿佛失去源头的大江,在追逐海洋的道路上,首先要面对的恐怕是枯竭与干涸。
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许多不可预测的事情。守住最后的防线,心存高洁,不做灵魂上的背叛者,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