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页)
,她于心过不了意。懂得缘由的人还凉解那是上级要求节约办白事不准做饭菜来酬劳大伙儿的。不懂缘由的人就在背后议论秦静我吝啬抠门,舍不得给乡亲们吃一碗饭。她的意思就是在自家门前安灶立锅做几道普通的菜来酬答一下亲戚们。
最后,秦静讲,亲戚邻居都被镇领导劝说散回去了,宝仁兄弟你又用何方法再叫得他们再来集中呢?
宝仁讲他可以用讣告形式去通知乡亲们再来聚齐。
秦静讲,我们这儿逢有白事都极少极少写讣告文张贴街头巷尾,看来懂得写讣告文格式的人,都是凤毛麟角少得很的了。宝仁兄弟,你懂得那讣告文的格式吗?
宝仁讲,传统的古老格式,人们看了费解,我们干脆不用八股文式的格式,来个新的写法,让人一看就明白。接着他很快念出腹稿来:
讣告
夫 农历某某 某 某
家门不幸。我 苏悟在执行公事任务中不幸罹难身亡。谨定于 年 月 日
父 阳历某某 某 某
某时举行葬礼移棺至墓地下葬。恳求族戚亲朋届时前来帮忙料理。
儿 苏耀
秦静暨 叩首致谢
女 苏荣
村长田大民听了说:“你一讲,我马上听明白了。这么写!多写几份,写好了,我就叫人拿到街上的广告墙去贴。”
秦静也赞成这样写。之后,她又退进去陪着孩子守灵。
秦静刚退进去不一会儿,小学校长走进门来了。宝仁用模棱两可的话跟校长打招呼说:“校长有事来找谁?”
校长神情严肃说:“我不是来找人,是专门来凭吊我的老同学!”
等到校长上了香,村长和宝仁就边干活边问校长跟苏悟是怎样同学法?
校长边帮干活边讲他是跟苏悟同学的来历。他读初中时,不但跟苏悟是同班而且还是同桌。两人亲密如亲兄弟。那时他们都相约初中毕业了就去报考中师,后来只因为苏悟父母亲早亡,苏悟被迫辍学,未能如愿以偿。而他却如愿以偿去上民族师范学校。后来他常想,当初如果成绩比他好得多的苏悟也考上师范学校的话,现在苏悟也许升上教育局去当局长了。
话儿刚讲到这儿,灵堂的屏障搭完成了。田大民按照民风民俗,就在屏障面前安放供桌,桌上安着香炉供前来吊唁的宾客上香。香炉后边本来插着死者姓名的灵牌神位,但是灵堂是设在镇政府的会议室,田村长也不敢沿袭老古典安插灵牌神位,只好安放死者的遗像。香炉前面供放着几只水果和三碗染黄色的糯米饭。
诸事弄毕,田大民就讲,灵堂历来都贴着挽联,校长你写一副挽联挂两旁吧。
校长也不谦让,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铺在地上说:“我来之前,试拟了一副挽联,二位看看适用否?”
宝仁和田大民齐看那张纸,纸上的两行字是:
壮乡英雄为国捐躯神似山岳永不倒
缉毒勇士保境洒血气贯长虹久长在
田大民读了三遍后,称赞校长写得好,忙催促校长快用毛笔来写大字。
校长见宝仁还死盯着那张纸不言语,于是他就开口说:“宝仁老弟,你这位国际翻译家点评一下吧。”
宝仁说:“校长真是逼鸭子上架啦!我一个小学文化哪有水平去点评你中师大学水平写出来的诗句。不过,你既然逼我开口,我只好鲁门弄斧,乱说一通了。”接着,宝仁指出上联的“似”和下联相对应的“贯”字都是仄韵,不适合平仄对仗格式,应将似字改为如字。还有上下联的末尾字也不符合对仗格式的,他认为上联末句要改为“永不灭”,下联末句要改为“久长存”,灭与存的两字不论平仄还是字义都符合对仗的规律。
校长连忙用红水笔在纸张上修改诗句,又连续朗读了三遍:
壮乡英雄为国捐躯神如山岳永不灭
缉毒勇士保境洒血气贯长虹久长存
之后,他伸手过来握住宝仁的手说:“你老弟不愧为国际翻译家,经你的修改润色,我拟的挽联才合用。”
待到校长写好了挽联之后,对身边两人感慨的讲,苏悟如果不牺牲,将来的职位还要升得很高的。可惜,现在当烈士了,留下还这么小的两个孩子,而且还没有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