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不比小猫小鸟吃得多,似乎上帝造夏娃,给她定的胃袋就只有二两三钱的容量。什么如狼似虎,什么风卷残云,什么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自然都给了穷人,市井的穷人们长年处于“饥不择食”的状态,随时准备解下勒了一圈又一圈的裤腰带,不管是兔肉、驴肉,都伸出獠牙开干。
一个铜板也能憋死一条精壮汉。上帝他老人家当年发了狠心把亚当夏娃撵出伊甸园,罚他们到人间做苦力,原因仅仅因为其偷吃了苹果。饥寒起盗心,可见上帝所恼怒的正是人类改不掉的“食”性。
考量一个国家的穷富有恩格尔系数。据说,食物比重占得多就是穷国。而对穷人来说,食物就是穷人的“恩格尔”。
杨白劳在高唱“买了二两棒子面,欢欢喜喜过个年”时,黄世仁则在踌躇满志,磨刀霍霍,把如花似玉的杨喜儿当成了新年的第一只猎物。穷人们都知道自己的梭镖马刀鸟枪不足以成就一项“千古伟业”,他们也更加清楚,抱负、理想、照汗青之类终归是侈谈。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回家杀猪或吃青菜豆腐。他们明白,啃窝头固然不算辉煌的“猎”迹,嚼萝卜吃稀饭也不算彪炳史册的盛举,但身为穷人,只能如此。
如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圣贤非要他们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千里奔袭取上将头颅,两只空手套回一只白眼狼,他们会哭得像个泥人似的——大人啊,请高抬贵手吧,我不是这块料,你还是让我啃窝头喝稀粥吧!
因此,《 武松打虎 》至今还供在穷人家的神龛上,享受着无数穷人的嫉妒与艳羡:那虎骨啊,那虎鞭啊……然而,为效仿武松打虎而只身前往景阳冈的穷人却鲜有耳闻。即使也有穷人连喝100海碗烧酒,结果也往往是醉成泥球,又呕又吐,不成体统,连根哨棍也拿不稳。醉翁之意不在虎,而在于酒,穷人酒醒之后没准会来一句:好酒,再来100坛!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惜历史最终证实了,虽有捕猎的一流军师范增,霸王说到底也只是个吃生猪蹄的“穷”人。穷人给一碗饭就感恩戴德,没齿难忘。韩信同志当年“一饭千金”,正是他不是一个一流猎手的证据,所以结果只能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了老萧的猎物。
生活对富人来说才是生活,对穷人来说只是生存。
穷人最缺的是什么?是钱!缺钱给穷人带来深重的苦难,钱就成了穷人生活的重心,成了一个巨大的诱惑,他没法不看重。然而对钱过分关注,就容易忽视钱以外的东西,结果,穷人所得甚少,失去甚多。
缺钱带来的精神上的损害,往往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加可怕。
杰克?伦敦在小说《 热爱生命 》里,写了一个迷途者的故事。这个不幸的人独自在荒野挣扎,饥饿、疲劳、孤独、绝望,还有一匹和他同样饥饿、同样疲惫的老狼,一直跟着他,等着他倒下。然而最终不是狼吃掉了他,而是他吃掉了狼。小说的结尾是,这个人终于回到船上,吃了很多,成了胖子,却还惶惶恐恐地储藏面包,以至于已经干瘪的面包塞满了船舱的各个角落,他仍然情不自禁地四处收集。
穷人的生存能力很强,他战胜艰难困苦的毅力确实令人感动,但他竭尽全力得到的,或许只是一堆干瘪的面包而已。
饿怕了的人常常养成饥饿思维,抓住一块面包便不肯松手,即使已经吃饱,还是忍不住囤积,生怕重新回到饥饿的日子。人只有一双手,既然抓满了面包,便腾不出手来抓其他东西,结果再努力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穷人的眼光有限,往往就在于思维的局限。
穷人缺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没有钱,就难有大的作为,只能为柴米油盐操心;没有钱,就不敢放弃手里这块面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没有钱,就进不了有钱人的圈子,就只能在穷人堆里混。身居底层,便很难高瞻远瞩,于是穷人目光短浅,总是错过机会,一生都在仰望别人,为别人的事业添砖加瓦。穷人的无奈,只有穷人自己能够体会,缺钱就没有事业的基础,缺钱得不到良好教育,缺钱影响心态,缺钱更进不了上层圈子……总之,缺钱的后果不仅是影响到生计,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心态和眼光,影响到为人处世的方法,影响到人的整个前途。
实力决定发言权
一个穷人永远也不可能去指导富人怎样致富,怎样过上好日子,哪怕他说的都是真理,也无人会听。
这是当然的,人微言必轻。
群众虽然不全是尼采言语中的“蠢货”,等待“超人”同志的驾驭,然而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